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大航海之旅丨“太平公主”號:橫渡太平洋的中國古帆船!

中國航海博物館
中國航海博物館官方賬號,一起去航海!
收藏

“太平公主”號帆船是福建福龍中國帆船發(fā)展中心建造的一艘仿古趕繒船。

什么是趕繒船?

趕繒船原為民間沿海的捕魚船,因體量巨大“不畏風浪、能深入大洋”而備受商賈與海盜青睞。至晚到康熙年間,趕繒船兼具多種功能于一身,并最終取代鳥船,成為清代前期的主力戰(zhàn)艦之一。作為風帆時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戰(zhàn)艦之一,趕繒船從順治年間即在福建水師服役,直至光緒年間退出歷史舞臺。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畫家亞歷山大所繪趕繒船

有關趕繒船的清代官方檔案及專書留存較少??滴跄觊g南澳總兵陳良弼所著的《水師輯要》繪有趕繒船,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趕繒船圖式。

《水師輯要》中的趕繒船圖式

除此之外,康熙年間的《赤嵌筆談》、乾隆年間的《閩省水師各標鎮(zhèn)協(xié)營戰(zhàn)哨船只圖書》《欽定福建省外海戰(zhàn)船則例》《欽定江蘇省外海戰(zhàn)船則例》等也有趕繒船修造工料記錄或官船管理稽考,成為今人探尋趕繒船原貌并進一步復原的珍貴史料,并最終有了“太平公主”號仿古趕繒船的建造。

《閩省水師各鎮(zhèn)標營戰(zhàn)哨船只圖說》中的趕繒船圖式

復原趕繒船3DMax彩圖

“太平公主”號的誕生

“太平公主”號的建造,導源于臺灣帆船協(xié)會理事長劉寧生先生。劉寧生先生在21世紀初曾完成過駕駛無動力帆船環(huán)球航行的紀錄,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他萌生了制造古帆船橫貫太平洋的想法,并于2007年委托福龍中心作為發(fā)起和執(zhí)行機構,組織民間造船工匠開始仿古帆船的建造。

“太平公主”號圖式

帆船建造師傅們根據《閩省欽定戰(zhàn)船條例》等相關古書記載,采用福建沿海民間傳統(tǒng)造船工藝,歷時十個月之久,復原建造了這艘福建趕繒船。該船長近16米,闊4米有余,據稱排水量為30噸,共13間船艙,為3桅風帆,全木結構,且完全依靠風力航行。因其目標是要橫越太平洋,故而取名為“太平公主”號。

“太平公主”號趕繒船模型

“太平公主”號剖面模型

“太平公主”號彩繪

在中國航海博物館中,常設有“太平公主”號的電子展臺;與之相配的,還有“太平公主”號的帆船模型以及相關圖式和彩繪等,完美再現了 “太平公主”號木帆船的復原建造過程。

太平洋之旅

作為當代第二艘試圖利用傳統(tǒng)風帆方式橫渡太平洋的木質帆船,“太平公主”號及其航行歷程深受海內外航海人士的關注。建造完成后,“太平公主”號于2008年以香港為起航點,開始了橫渡太平洋之旅,并于該年10月成功抵達美國舊金山港;隨后的行程中,“太平公主”號受到各地海事部門歡迎。

適航中的仿古趕繒船

但遺憾的是,返程過程中,該船在駛至宜蘭蘇澳外海30海里處與一艘利比亞籍商船發(fā)生碰撞,“太平公主”號不幸沉沒,橫渡太平洋的壯舉因此功虧一簣。但毫無疑問的是,“太平公主”號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tǒng)木帆船建造的精湛工藝,更再現了昔日中國木帆船絲路揚帆的雄風。

參考文獻 |

周世德:《雕蟲集》,地震出版社,1994年

許路:《清初福建趕繒船復原研究》,《海交史研究》2008年第2期

許路:《船舶遺存重構的實驗考古學方法——以清初趕繒船為例》,載中國國家水下考古中心編:《水下考古研究(第1卷)》,科學出版社,2012年

譚玉華:《柏林國家圖圖書館藏的若干問題》,《國家航海(第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祁磊:《鴉片戰(zhàn)爭以前清朝水師戰(zhàn)船的演變》,《歷史檔案》2018年第1期

王宏斌,耿健羽:《清朝福建水師趕繒船興衰探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評論
吉光(梁云立)
太傅級
已讀
2024-08-20
lxh8398
大學士級
2024-08-08
老于學科普
庶吉士級
已閱
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