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是否真的有道理?

北京科學中心
原創(chuàng)
北京科學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號
收藏

前不久,#建議專家不要建議#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共鳴,有的專家提出的建議很不靠譜,使得“專家”一詞似乎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來源|新聞晨報

而最近發(fā)表在《心理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可能真的高估了專家的建議,專家的建議可能數(shù)量較多,并不代表其具有有效性。那么,什么樣的專家會提出好建議呢?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怎么避免受到各種虛假/無用信息的干擾?

來源|sagejournals

1. 專家真的靠譜嗎?

首先,什么是專家呢?之所以被稱為專家,并不是他一定比普通人厲害得多,而是他在某一專業(yè)領域擁有更多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在該領域有較為可靠的發(fā)言權,在面對復雜問題的時候,能夠較快地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并給予合理的建議。

來源|pexels

然而,專家真的靠譜嗎?或許經(jīng)歷屢次的“專家風波”,不少人覺得專家的建議已經(jīng)不可信了,但這樣的結(jié)論著實是一竿子打翻了所有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其實,當專家最初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的時候,大家是相信甚至是崇拜他們的,在一些權威的媒體上如果涉及到專業(yè)領域的問題,他們也通常會邀請權威的專家來為大家答疑解惑,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正確的答案,專家們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向大眾科普這個領域的一些知識,并列舉出針對某一個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的幾種可能性,從而幫助大眾更好地做出選擇。

來源|pexels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專家活躍在各類媒體如醫(yī)療養(yǎng)生節(jié)目、娛樂節(jié)目、房地產(chǎn)節(jié)目等,他們教大家如何養(yǎng)生、如何減肥、如何買房等等,其中有好的建議,也有不合理的建議,有的是專家說的,也有的是“磚家”說的,真真假假,讓人眼花繚亂,于是,專家的話不再那么權威,專家也就變得不再那么靠譜。

2. 如何減少言論帶來的影響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隨著一些自媒體及社交平臺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容易受到言論的影響,當一個信息沒有明顯的利害關系,但能反映一些問題時,群眾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眾口鑠金,于是個人便很容易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改變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要想減少言論對自身的影響,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篩選并減少自己獲取信息的源頭:一些不正規(guī)的媒體往往喜歡對一些事情夸大其詞,以此來博人眼球,獲得流量,所以為了獲得近于事實的信息,我們應選擇多關注一些官方權威的媒體,拒絕瀏覽“小道消息”。

來源|pexels

作為信息傳播的推動者,我們在發(fā)表言論時應多一些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要用科學的頭腦武裝自己,明辨是非,讓謠言止于智者,與其忙于抱怨或者懲罰那些散布不良言論的人,不如親手改善這片產(chǎn)生信息的文化土壤。

作為信息的接收者,在面對有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自己的言論時,都應保持清醒客觀的頭腦,切忌盲目從眾,在做重大決定時,可以多找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有經(jīng)驗的人討論,從而幫助自己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人非圣賢,專家不是萬能的,即使是最權威的專家,說出來的話也未必是最準確的。真理與謬誤往往一線之隔,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水平,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才能在浩瀚的言論的海洋中快速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自信點,你可以做自己的專家!

評論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誰都有不對的時候,因此平時我們要擦亮雙眼,相信事實,減少錯誤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2022-11-24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人非圣賢,專家不是萬能的。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你可以做自己的專家!
2022-11-24
傳承解惑
大學士級
真理與謬誤往往一線之隔,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水平,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