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海螺里聽到的,是大海的聲音嗎?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
收藏

漫步海邊,撿一只被海浪帶到沙灘上的海螺,放在耳邊就能聽到大海的聲音。如果有人送你一只號角似的海螺,就仿佛送給你一片碧藍的大海,可以隨時隨地聽海風陣陣、海潮澎湃,隨時隨地都可以哼著“你喜歡海風咸咸的氣息,踩著濕濕的沙礫”,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想想都是一件超級浪漫的事兒!

那么,海螺是大海的留聲機嗎?通過海螺隨時隨地聽到的真的是大海的聲音嗎?

(圖片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把手指并攏,彎曲成半密閉的凹形,或者換一個杯子、小碗等容器,貼近耳朵,靜心聆聽,也能聽到“大?!钡穆曇簟_@些容器并非來自大海,里邊傳出來的難道會是大海的聲音?當然不是。那么,海螺里聽到的聲音自然也不是大海的聲音了。

從海螺里聽到的,是血液流動的聲音嗎?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有人說,海螺里聽到的聲音是血液流動的聲音,因為當海螺貼在耳朵上時,會將血液流動的聲音放大。

不妨讓我們再來做個小小的實驗。在同一聲場環(huán)境下,讓同一個人在正常狀態(tài)下和劇烈運動之后聽海螺,比較聽到的這兩個聲音,并沒有明顯差異,聲音沒有因為劇烈運動而變得更尖銳或更響亮,這表明海螺里的聲音不是人體血液流動的聲音。

海螺里的聲音來自哪里?

那么海螺以及類似的小容器里聽到的聲音,到底來自哪里?

我們同樣可以做一個小實驗來進行驗證。找到大小不同的幾個杯子,分別慢慢靠近耳朵,在杯子口將貼未貼到耳朵的某一位置時,我們能聽到類似“大?!钡穆曇簟S貌煌笮〉谋?,聽到的聲音略有不同。杯子越大,聲音越低沉;杯子越小,聲音越清亮。我們聽到的聲音是杯子對環(huán)境噪聲的過濾,此時杯子可以看作一個聲音的過濾器,專業(yè)上稱為濾波器。

(圖片來源:千庫網)

綜上,海螺里的聲音不是大海的聲音,而是海螺過濾的所在聲場環(huán)境的噪聲。如果是在海邊聽海螺里的聲音,你聽到的主要是過濾之后大海的聲音。如果是在大海之外的其他聲場環(huán)境下,海螺里聽到的就不是大海的聲音。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海螺原來是個直播“達人”

海螺里的大海聲,并非來源于它的原生態(tài)記憶,而是對當下聲環(huán)境的現(xiàn)場直播。海螺的直播,依靠了物理學上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共振。共振指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物體發(fā)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在聲學領域,共振被稱為“共鳴”,指物體因共振而發(fā)聲的現(xiàn)象。海螺、小碗、杯子等是容易引起共振的物理系統(tǒng),當聲音頻率和腔體本征頻率一致,就會產生共鳴,使聲音放大,這時將其放到耳邊就能聽到“大?!钡穆曇?。

動圖來源:《加油向未來》

用于演示共振現(xiàn)象的音叉

(圖片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德國物理學家、生物學家(Hermann von Helmholtz)1850年設計命名的亥姆霍茲共鳴器,其原理類似于通過海螺來聽“大?!钡穆曇?。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共振原理,分辨噪聲或音樂中不同頻率或音調的聲音。亥姆霍茲共鳴器的原始形狀就是一個有細頸或小口的容器,環(huán)境中的聲音引起空氣擾動,因空氣彈性形變導致壓力變化,推動容器細頸或小口處的空氣柱往復運動,這個不斷振蕩的過程,就會發(fā)出聲音。海螺和亥姆霍茲共鳴器都屬于口小腔大的結構,其發(fā)聲原理也相同。某種意義上,海螺算得上是一個自然界的直播“達人”,不僅對環(huán)境噪聲進行了過濾,也起到了擴音的效果。

亥姆霍茲共鳴器原理圖

(圖片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從海螺聽“海”到古代聲學應用

中國古代就有對聲音共振原理的應用。早在戰(zhàn)國初期,《墨子·備穴》就記載了用于軍事防御的共鳴器:在城墻根下每隔一段距離挖一口深井,埋入一個肚大口小的壇子,壇口用薄皮革蒙緊,然后放入井內,派聽覺靈敏的人趴在壇口上聽聲音,來判斷敵方挖隧道的方位,然后進行反擊。這種適合守城的裝置被稱為“甕聽”,也叫“地聽”。關于“設甕助聲”,山西省汾陽市石塔村龍?zhí)鞆R的古戲臺是很好的例證,其兩側山墻對稱嵌入大中小三種陶甕,共計14個,陶甕口口相對,以起到擴音的效果。

山西汾陽石塔村龍?zhí)鞆R古戲臺山墻上嵌設的14個陶甕

(圖片來源:文獻3)

古代行軍作戰(zhàn)時,為方便攜帶,“地聽”的設計趨向于輕巧且實用。唐代李筌在《太白陰經·游奕地聽篇》中記錄了一種叫做“空胡簏”的空心枕,他寫道:“選少睡者,令枕空胡簏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有響見于胡簏中,名曰‘地聽’?!北彼紊蚶ā秹粝P談·器用》中描述了這種警枕的制作材料和大體形態(tài):“古法以牛革為矢服,臥則以為枕。取其中虛,附地枕之,數(shù)里內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聲也?!边@種“地聽”是用牛皮制作的箭筒,行軍休息時置于地上枕之,因其中空,故能“納聲”。試想,古代的將士們在扎營休息時通過這些神奇的小玩意兒,在幾十里外就能聽到敵方行軍的動靜,從而做出相應的對策,古人可真聰明?。?/p>

古代聲學知識應用的巧思令人敬佩,科學的種子早在古代就播撒在了人們的心里,科學之花在古舊的歷史書上綻放華彩。到了現(xiàn)代,共振現(xiàn)象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醫(yī)用聽診器,鋼琴、小提琴、吉他等樂器的共鳴箱,微波爐,建筑用振蕩器等。

將一只海螺放在耳邊,我們聽到的是環(huán)境中的噪聲,而海螺是環(huán)境噪聲的過濾器與放大器。

所以,我們從海螺里聽到的,不只是大海的聲音,而是大自然的聲音!

參考文獻:

[1] 馬大猷.亥姆霍茲共鳴器的發(fā)展[J].物理,1993(08):452-456.

[2] 楊陽,高策. “設甕助聲”之爭——科學史上的一樁公案[N]. 光明日報,2016-04-06(T14)

[3] 楊陽,高策,丁宏.山西石塔村龍?zhí)鞆R古戲臺設置陶甕的聲學技術[J].自然科學史研究,2014,33(01):70-82.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王麗娜 楊馥錦(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水下環(huán)境信息感知實驗室)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海螺里的聲音,之所以聽起來像大海的聲音,都是因為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真正起作用的是白噪音,聽上去有些許自然氣息。
2022-10-18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士級
將一只海螺放在耳邊,我們聽到的是環(huán)境中的噪聲,而海螺是環(huán)境噪聲的過濾器與放大器。所以,我們從海螺里聽到的,不只是大海的聲音,而是大自然的聲音,真是奇妙無比。
2022-10-18
李敏杰月曉
貢士級
我們從海螺里聽到的不只是大海的聲音,而是大自然的聲音。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