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全跳動公差是關(guān)聯(lián)實際被測要素對理想回轉(zhuǎn)面的允許變動量。
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做無軸向移動的回轉(zhuǎn),同時指示器沿理性素線移動(或被測實際要素每回轉(zhuǎn)一周,指示器沿理想素線做間斷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和最小讀數(shù)之差。3
全跳動分類定義及標注示例
|| ||
全跳動公差全跳動公差如圖1。4
全跳動和圓跳動的區(qū)別圓跳動僅能反映單個測量面內(nèi)被測要素輪廓形狀的誤差情況,不能反映整個被測面上的誤差。因為圓跳動中的各被測量面之間沒有建立關(guān)系,而是各截面分別讀數(shù)。在實際使用中往往要求對整個表面的形位公差綜合控制,并且要求測量簡便。根據(jù)這一功能要求,增加了全跳動公差。3
全跳動誤差的測定徑向全跳動誤差的測定測徑向全跳動誤差,首先應(yīng)該確定理想素線的方向。實際生產(chǎn)中通常采用平板或量儀表面作為模擬素線。
如圖2(a)所示,圖中給出中間圓柱表面對兩端圓柱面的公共基準軸線“A-B”的徑向全跳動公差要求。該零件的全跳動誤差檢測方法見圖2(b):將被測零件2的兩端圓柱面放到兩等高的V形塊3上,并沿軸向定位。調(diào)整兩基準圓柱面等高,使公共基準軸線與平板4的工作面平行。然后將指示器與被測圓柱面上端素線接觸,使被測零件作連續(xù)運轉(zhuǎn)。在指示器沿基準軸線方向作直線移動過程中,指示器上測得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值,作為該零件的徑向全跳動誤差。
也可以在指示器測量基準不變的情況下,測量若干個橫截面上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取整個被測表面中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值,作為該零件的徑向全跳動誤差。5
端面全跳動誤差的測定檢測端面全跳動誤差也必須先確定理想素線方向,生產(chǎn)中通常也是采用平板或量儀表面作為模擬素線進行測量。
如圖3(a)所示,圖中給出零件的上:表面對基準軸線A的端面全跳動公差要求。該零件全跳動誤差檢測方法見圖3(b);將零件1的基準圓柱面插入導(dǎo)向套筒5內(nèi),兩者呈緊密配合,并使基準軸線與平板平面垂直。在被測零件軸向用支承4作軸向定位,由平板平面模擬被測理想素線。
測量時,使被測零件連續(xù)回轉(zhuǎn),將指示器與被測表面接觸,沿其徑向作直線移動。在整個被測表面上,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作為該零件的端面全跳動誤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