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尿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尿(英文:Urine,來自拉丁語urina),又稱尿液或小便,是人類和脊椎動物為了新陳代謝的需要,經(jīng)由泌尿系統(tǒng)及尿路排出體外的液體排泄物。排出的尿液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水和電解質(zhì)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謝廢物,尤其是退化變性的蛋白質(zhì)和核苷酸所產(chǎn)生的含氮化合物。正常人的尿液大多數(shù)為淡黃色液體。尿液檢查可以揭示出許多的疾病。尿的生成有賴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

結(jié)構(gòu)編碼尿 niào;suī

外筆畫:3

總筆畫:7

五筆86:NII

五筆98:NII

倉頡:SE

筆順編號:5132534

筆順讀寫:橫折、橫、撇、豎鉤、橫撇、撇、捺

四角號碼:77292

Unicode:CJK統(tǒng)一漢字U+5C3F

基本釋義1.小便,腎臟的排泄液:~液?!肌D騸?!?。

2.排泄小便:~尿。

詳細解釋〈名〉1.(會意。從尸,從水。尸代表人體。本義:小便)同本義[urine]

尿,人小便也?!墩f文》。古書多假溺為之。

2.又如:糠尿病;尿鱉(尿壺。罵人之語,厭惡的人)

〈動〉1.排出小便 [urinate]。如:尿床子(指尿床小兒);尿泡(方言:膀胱);尿尿把把(謂大小便);尿出子(遺尿);尿血

2.〈方〉∶在乎[care about]。如:死到我手下的英雄好漢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還尿你這個毛孩子

3.〈方〉∶理會[pay attention to]。如:人家還不是愛聽聽兩句,不愛聽尿也不尿你

4.另見 suī

常用詞組尿崩癥 niào bēng zhèng
[diabetes insipidus] 以強烈的渴感及排泄大量低比重尿為特征的下丘腦垂體后葉疾病。

尿閉 niào bì
(1)[anuresis]∶尿潴留在膀胱內(nèi);排尿失靈或不能排尿。
(2)[anuria] 尿的排泄功能喪失或不足。

尿布 niào bù
[diaper] 包裹嬰兒身體下部或鋪在嬰兒床上接尿用的布。

尿床 niào chuáng
[wet the bed] 睡著遺尿在床上

尿道 niào dào
[urethra] 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從膀胱排出尿液的管道,雄性有排精功能。

尿道炎 niào dào yán
[urethritis] 尿道發(fā)炎

尿肥 niào féi
[urine(used as manure)] 用作肥料的人或牲畜的尿,這種肥料含氮較多。

尿壺 niào hú
[urinal] 一種為不能離床的病人排尿用的容器。

尿炕 niào kàng
[wet the bed] 遺尿

尿盆 niào pén
(1)[chamber pot]∶用于小便的臥室器皿。
(2)[urinal]
(3)一種為不能離床的病人排尿用的容器。
(4)尿失禁的人使用的一種容器。

尿素 niào sù
[carbamide;urea] 一種極易溶的結(jié)晶含氮化合物CO(NH 2)2,在自然界中由蛋白質(zhì)分解形成,工業(yè)上通常由氨和二氧化碳在加壓下加熱而合成,是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尿的主要固體成分。用于各種化學合成、肥料以及動物飼料中

尿血 niào xuè
[hematuria] 病癥名。又名溲血、溺血。指小便紅赤甚至尿中含有純血。

古籍解釋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字部】尿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廣韻》《集韻》??奴吊切,鳥去聲。《說文》人小便也。今亦作溺。

生理現(xiàn)象1.人或動物體內(nèi),由腎臟產(chǎn)生,從尿道排泄出來的液體;2.撒尿。

尿(urine)由腎臟生成,經(jīng)輸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謝終產(chǎn)物的液體。其成分:水占96%-97%,其他為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鹽等。尿呈淡黃色,比重1.015-1.025。尿的酸堿度受食物性質(zhì)的影響,變動很大,PH5.0-7.0,最大變動范圍可達PH4.5-8.0,平均為6.0。尿的滲透嘗試充動于360-1450毫升量/升,隨尿量而異。每日尿量約1500毫升,其中500毫升為基本排水量,伴隨代謝產(chǎn)物排出(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即為少尿),余為機動排水量,隨進水量的增減而變動。

排尿正常人每晝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間,一般為1500ml左右。在異常情況下,每晝夜的尿量可顯著增多或減少,甚至無尿。每晝夜尿量長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況,稱為多尿。每晝夜在100~500ml范圍,則稱為少尿。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稱為無尿。尿量太多,則體內(nèi)喪失過甚,結(jié)果會導致脫水。尿量太少,代謝尾產(chǎn)物將聚積在體內(nèi),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而無尿的后果,則更為嚴重。

尿的比重隨尿量而變動,一般介于1.015~1.025之間,最大變動范圍為1.001~1.035。

腎單位的所有部分均參與尿的生成。通過腎小球濾過,血漿中液形成分及可透過腎小球毛細血管的物質(zhì)濾出到腎小球囊腔內(nèi),在腎小球囊腔內(nèi)的濾出物稱為原尿。原尿再經(jīng)過腎小管及集合管時,由于腎小管能將原尿中某些物質(zhì)吸收入血(重吸收)或?qū)⒀心承┪镔|(zhì)排泌到腎小管中去(排泄或分泌),故當腎小管液離開集合管,其成份已有很大改變,這種離開集合管而進入腎盂的液體,稱為終尿。

顏色正常的尿一般呈現(xiàn)淡黃色或無色,但當人體泌尿器官或其他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時,人的尿可以出現(xiàn)不同顏色。

對于病理尿來說,紅色尿很常見,引起的原因也很多。血尿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泌尿道任何部位有損傷出血均可引起血尿,如急性腎炎、泌尿道結(jié)石、結(jié)核、腫瘤、泌尿系統(tǒng)的先天畸形或運動性血尿等。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某些傳染病也??沙霈F(xiàn)血尿。當肌肉受到嚴重的擠壓傷時,肌紅蛋白進入血液,通過腎臟排出,尿液也可呈暗紅色。

黃褐色像濃茶樣的尿多數(shù)見于黃疸患者,例如急性黃疸型肝炎或膽道梗阻。

棕褐色似醬油樣的尿常是血管內(nèi)溶血引起的血紅蛋白尿,例如蠶豆病、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輸血反應等。

白色尿的常見原因是絲蟲病時引起的乳糜尿、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引起的膿性尿。

一般情況下,尿顏色改變的同時,還會有相關的癥狀。雖然尿的顏色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疾病,但是也不能看到顏色改變就驚惶失措,因為尿液顏色與飲食、服藥也有關系。最常見的是大量進食胡蘿卜時尿呈黃亮色;服中藥大黃,可使尿色深黃如濃茶樣。

尿的成分尿液中含多種無機鹽其中:

鈣2.5~7.5毫摩/24小時,

磷12.8~22.4毫摩/24小時,

尿酸2.4~4.1毫摩/24小時,

草酸鹽91~456微摩/24小時,

鎂2.1~8.2毫摩/24小時,

鉀51~102毫摩/24小時,

鈉130~261毫摩/24小時,

鋅2.3~18.4微摩/24小時,

氯170~255毫摩/24小時,

硫酸鹽77.5毫摩/24小時。

尿液中還含有多機成分,其中:

胱氯酸83~830微摩/24小時,

氨20~70毫摩/24小時,

環(huán)磷酸腺苷(camp)1.0~11.5微摩/24小時,

肌酐男為7~18毫摩/24小時,女為5.3~16.0毫摩/24小時,

可滴定酸20~40毫摩/24小時,

尿糖0.56~5.0毫摩/24小時,

羥脯氨酸114~330微摩/24小時,

蛋白20~80毫克/24小時,

枸櫞酸0.36~2.39毫摩/24小時,

尿酸性黏多糖24~40毫克/24小時。

另外尿液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及尿酶。

尿液成分與尿石形成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有些成分是形成結(jié)石的主要成分物質(zhì),例如鈣、尿酸、草酸等,有些成分則是形成結(jié)石的抑制物,例如枸櫞酸、酸性黏多糖、鎂等。

正常人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體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體物質(zhì)約60克,固體物質(zhì)中無機鹽約25克,其中一半是鈉、氯離子;有機物約35 克,其中尿素約30克,其余是少量的糖類、蛋白及體內(nèi)多種代謝產(chǎn)物。

尿的信號最常見的詞語就是:尿急、尿頻、尿痛。

那么怎樣判斷自己是尿急、尿頻、尿痛呢?是不是憋不住尿就是尿急?一天上幾次廁所就是尿頻?

尿急:一般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難以控制。

尿頻:一般正常成人白天排尿3-6次,夜間1-2次,單位時間排尿次數(shù)增多就是尿頻。當然,如果是飲水增多、天氣寒冷或者精神緊張,又沒有其他癥狀的話,就很可能是生理性尿頻。

尿痛:就是指排尿時感到恥骨上區(qū)、會陰部和尿道內(nèi)疼痛或燒灼感。

如果三種情況同時出現(xiàn),十有八九,就是尿道炎癥。這幾個癥狀,是很多泌尿系統(tǒng)疾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應該警惕,特別是合并了其他情況,如血尿、多飲、尿線細等等,應盡快去醫(yī)院診治。

飲水千般好

細心的人可能會觀察自己的尿,有時候清亮一點,有時候就黃一些,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白色渾濁的尿液,慌慌張張跑到醫(yī)院驗尿,卻發(fā)現(xiàn)沒有問題。

這就要說一下水對我們?nèi)梭w的大作用了。飲水多,尿就不至于過于濃縮,析出晶體的機會就減少,這樣得腎結(jié)石的幾率也會降低。另外,飲水多,產(chǎn)生相同尿液所用的時間也會相對減少,可以減低患尿道炎癥的機會。對于比較容易得尿道炎的女性來說,性生活前飲一杯清水,可以有效降低尿道炎的發(fā)生率1。

寶寶尿黃寶寶的小便黃兩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是生理性的;另一種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的是總尿黃尿,就要醫(yī)治了。如果是間接的那就是孩子的火大,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降火。

生理性尿黃。

尿黃是寶寶上火的典型癥狀之一,嬰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飲食物質(zhì)和量的較大變化。如果飲食不當或喂養(yǎng)方式不妥都可引起尿黃。

病理性尿黃。

尿路感染會引起尿黃,但新生兒和周歲以內(nèi)的嬰兒尿路癥狀并不明顯。大多患兒只出現(xiàn)發(fā)熱、不愿吃奶、臉色蒼白嘔吐、腹瀉、腹脹等并非尿路感染的全身癥狀。當發(fā)現(xiàn)寶寶在排尿時出現(xiàn)哭鬧,或出現(xiàn)尿頻、頑固性尿布疹時,可能存在泌尿器官的感染,應及早去看醫(yī)生,常規(guī)檢查尿液。

治療預防一、多喝水:

嬰兒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約為每頓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個月后50~60毫升;3個月時60~75毫升;4個月時70~80毫升;6個月時80~100毫升;8~12個月時100~120毫升。夏天應適當增加水量。

二、調(diào)理上火

盡可能擇選母乳喂養(yǎng)。長期喝配方奶粉和鮮奶等高熱量食物的寶寶,可選擇藥食同源的植物清火產(chǎn)品,緩解上火的尿黃的癥狀,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降火效果。

健康人,在寒冷季節(jié)如果喝水少,有時也可出現(xiàn)白色混濁的尿,這是由于尿中含大量鹽類,并非患了什么病。只需要平時多飲水,就能使尿液變清,必要時服少量蘇打片堿化尿液。

可以通過下面的小試驗來判斷是生理的還是病理的。

將尿液加熱,或于尿中加入幾滴醋酸或少量小蘇打,如混濁的尿液變得清了,說明尿的改變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當然,如果通過上述試驗,尿液中的混濁物不能消除,且呈云絮狀沉淀,則可能存在異常情況,必須到正規(guī)醫(yī)院請??漆t(yī)生檢查,千萬不能盲目亂求醫(yī),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醫(yī)用價值中醫(yī)學認為人尿可以入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多種和人尿有關的中藥,如人尿、溺白沂、秋石等。其用途從肺痿到痔瘡不一而足。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說“人尿主卒血攻心,又主癥積滿腹”、“烏牛尿主消渴黃疸水腫腳氣小便不通”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