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山螞蝗 Desmodium gangeticum 是屬于雙子葉植物綱蝶形花科的一種植物。 半灌木,高達(dá)1米。莖有柔毛。小葉1,矩圓形,長9-15厘米,寬3.5-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圓。葉面無毛,葉背密生平貼短柔毛,花序?yàn)轫斏膱A錐花序或腋生總狀花序;片早落;花梗密生鉤狀毛;萼齒披針形與筒近等長;旗瓣白色,翼瓣淡紅色。
形態(tài)特征直立或近直立亞灌木,高可達(dá)1米。莖柔弱,稍具棱,被稀疏柔毛,分枝多。葉具單小葉;托葉狹三角形或狹卵形,長約1厘米,寬1-3毫米;葉柄長1-2厘米,密被直毛和小鉤狀毛;小葉紙質(zhì),長橢圓狀卵形,有時(shí)為卵形或披針形,大小變異很大,長3-13厘米,寬2-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上面除中脈外,其余無毛,下面薄被灰色長柔毛,側(cè)脈每邊6-12條,直達(dá)葉緣,全緣;小托葉鉆形,長2-9毫米;小葉柄長約3毫米,毛被與葉柄同。
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但頂生者有時(shí)為圓錐花序,長10-30厘米,總花梗纖細(xì),被短柔毛,花2-6朵生于每一節(jié)上,節(jié)疏離;苞片針狀,脫落;花梗長2-5毫米,被毛;花萼寬鐘狀,長約2毫米,被糙伏毛,裂片披針形,較萼筒稍長,上部裂片先端微2裂;花冠綠白色長3-4毫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漸狹,具不明顯的瓣柄,翼瓣長圓形,基部具耳和短瓣柄,龍骨瓣狹倒卵形,無耳;雄蕊二體,長度是:3-4毫米;雌蕊長4-5毫米,子房線形,被毛,花柱上部彎曲。莢果密集,略彎曲,長1.2-2厘米,寬約2.5毫米,腹縫線稍直,背縫線波狀,有莢節(jié)6-8,莢節(jié)近圓形或?qū)掗L圓形長2-3毫米,被鉤狀短柔毛。花期4-8月,果期8-9月1。
生境分布產(chǎn)廣東、海南及沿海島嶼、廣西、云南南部及東南部、臺(tái)灣中部和南部。生于荒地草叢中或次生林中,海拔300-900米。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熱帶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2。
應(yīng)用自花傳粉,喜暖熱氣候,可利用天數(shù)240~300天。草質(zhì)粗糙,口性較差,牛、羊只喜歡采食嫩葉。在昆明小哨溫室種植時(shí),分枝少,長勢(shì)一般,產(chǎn)量較低,刈后再生差,但結(jié)實(shí)性能相當(dāng)好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