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冰長石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簡述

冰長石是長石的一種,當某長石礦物中鉀鋁硅酸鹽的含量大于80%時,就為冰長石。冰長石一般為無色透明的塊體,一般被認為正長石的一個亞種。其特點是,成分中鈉的含量比一般鉀長石低,常含鋇。晶體以{010}板面缺失或不發(fā)育而{110}菱方柱特別發(fā)育為特征。形成于低溫條件下。冰長石同微斜長石差不多,常被認為是一個東西。但微小差別證明它們是不同的兩種礦物。

冰長石的成因及結構特點冰長石的成因冰長石和正長石類似,但冰長石屬擬正交晶系。根據折射率、比重,它們轉變成透長石(一種高溫形式的鉀長石)的溫度和光軸角的微小差別表明,有兩種不同的礦物種存在。

冰長石主要產于淺成低溫熱泉型礦床和塊狀硫化物礦床中。在一些噴氣-沉積型塊狀硫化物礦床中,(鋇)冰長石總是產于條帶狀或紋層狀的巖石或礦石里,幾乎不呈脈狀出現。如在麥克阿瑟河礦床,冰長石主要產于層凝灰?guī)r、凝灰質頁巖及層狀礦體中。條帶狀硫化物礦石中的冰長石自形程度好,具特征的菱形橫切面,與六方柱狀石英共生。與巖石條帶中的冰長石相比,該冰長石粒徑稍大,可達0.04mm,其中也有較多的硫化物包體。Croxford等(1972)和Plumb(1989)研究認為,麥克阿瑟河鉛鋅礦床中的冰長石是成巖作用期間形成的,其物質來源盡管有各種不同看法,但很可能是火山灰和高鹽度堿性熱鹵水相互作用所致。1

結構特點由于形成時結晶溫度、時間、成分和溶劑的多樣性,使冰長石性質多變,對它的光性描述很不一致。光軸角可從透長石的數值變化到80?!?0。。但多數冰長石光性上完全是單斜的,或接近單斜對稱,具有類似正長石的光性方位和常數;而有些冰長石為三斜對稱,但偏離單斜對稱的程度還未達到最大微斜長石那樣,是一種中微斜長石;僅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形成最大三斜的冰長石。有些冰長石晶體,一部分是單斜的,另一部分是三斜的,兩者共存于一個晶體中。有些冰長石還具環(huán)帶構造。由此看來,冰長石是低溫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征形態(tài)的鉀長石,不是獨立的礦物種屬,其內部性質隨所屬鉀長石變種的不同而不同。2

冰長石是正長石的一種變種,無論是物理性質或光學性質均與正長石相近,不同之點在于:冰長石的標本透明如水,{110}和{110}柱面發(fā)育,而{010}面很窄,因此,具有菱形橫斷面。由于透明的緣故故,看起來有點像透長石,兩者區(qū)別可根據光軸角,光軸角大的為冰長石,小的為透長石。冰長石是一種低溫鉀長石。產于某些熱液礦脈和低溫交代變質帶內。

冰長石的應用地殼里的冰長石為巖漿期后低溫熱液活動的產物,亦產于低級變質和交代巖石中。另外,在阿爾卑斯型脈中也有產出,與自然金、自然銀和金銀的碲化物、石英、蛋白石、方解石、重晶石及其他硅酸鹽礦物共生。世界上的寶石級冰長石產于瑞士,其晶體無色透明,有的長達7厘米以上。另外,美國等亦產寶石級冰長石,其晶體呈板狀,長2~3厘米、厚0.5~1厘米,無色或呈白色,半透明至透明。中國已在新疆阿爾泰的花崗偉晶巖中發(fā)現寶石級冰長石,其晶體呈淡藍、淡黃、白色,或無色,透明至半透明,有的晶體透明如水。其他如臺灣省的切穿頁巖的阿爾卑斯型石英脈中也有冰長石發(fā)現,云南省的哀牢山變質帶亦發(fā)現有冰長石。3

由于礦石的礦物共生組合,礦床礦石的均一溫度測定,礦石的同位素測定,等表明本礦床成因類型是一個典型的火山低溫熱液金礦床。冰長石是一個典型的低溫熱液礦物,它的出現為礦床成因研究提供了確切的證據。據統(tǒng)計,冰長石多出現于較大的石英脈體中,而細小的脈體中少,凡石英脈體中有冰長石出現,往往有金礦化,而且冰長石的含量變化與金礦化呈正消長關系,金礦化往往隨著冰長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強,因此,冰長石不僅是一個研究礦床成因的標型礦物,而且還是一個尋找低溫熱液型金礦床的標志礦物,它的出現越多,預示著找金或確定富金地段的可能性越大。

冰長石的重要意義大廠礦田中的冰長石或鋇冰長石主要產于塊狀礦石和條帶狀礦石中。與其共生的錫石和富鎂電氣石經地質地球化學綜合研究表明,它們是由海底熱鹵水形成的,其物質來源于富錫和硼的下伏火山一沉積巖系。在硫化物礦石中,冰長石或鋇冰長石呈浸染狀分布,自形程度好,具菱形橫切面,并與典型的六方柱狀低溫石英共生;而在條帶狀巖石中,冰長石有時是主要基質礦物,呈他形粒狀,粒度更細,結晶程度差,無任何雙晶。這種含冰長石的巖石條帶富含有機碳以及生物化石碎片,并常被成巖期形成的硫化物或碳酸鹽梯狀脈所切穿。對比研究表明,大廠礦床中的(鋇)冰長石在產出特征和礦物學特征上與上述各礦床,尤其是麥克阿瑟河礦床中的冰長石十分相似。這些事實說明,本礦床中的冰長石或鋇冰長石是在成巖作用期間形成的,當然,硫化物礦石是同生沉積的。至于形成冰長石的物質來源暫時尚難定論,但還沒有確鑿的事實證明本礦床有富鉀火山物質存在。但該礦床中冰長石含鋇較高,意味著其物質來源可能與海底熱鹵水活動系統(tǒng)有關。特別是大廠礦田錫-多金屬礦床中含砷、銻高,容礦巖石尤其富硅質,這為其噴氣-沉積成因提供了有利證據。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我們在拉么礦床0號礦體的條帶狀礦石中發(fā)現了冰長石。在拉么地區(qū),由于花崗巖的侵人作用及因此而引起的熱變質和蝕變作用,拉么鋅-銅礦床屬于夕卡巖型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離開巖體的接觸帶處,在條帶狀礦石得以保留的情況下,礦床原始成因的礦物學證據——冰長石給我們留下了成礦發(fā)展史中最寶貴的記錄。它至少告訴我們,拉么礦床的層狀礦體(尤其是在 ω3層位中的0號礦體)和長坡-銅坑礦床的層狀礦體一樣,最初也是在低溫條件下,以同生沉積/成巖方式形成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