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于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fā)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并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如果躍遷之后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fā)態(tài)到達穩(wěn)定態(tài),電子就不動了。否則電子會再次躍遷回之前的軌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研究背景光的研究歷史和力學一樣,在古希臘時代就受到注意,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歐幾里得時代已經(jīng)聞名,但在自然科學與宗教分離開之前,人類對于光的本質的理解幾乎再沒有進步,只是停留在對光的傳播、運用等形式上的理解層面。( 另,歷史告訴我們,古中國早在戰(zhàn)國初期,墨學創(chuàng)始人墨子便發(fā)現(xiàn)了光的反射定律,建立了中國的光學體系。)十七世紀,對這個問題已經(jīng)開始存在“波動學說”和“粒子學說”兩種聲音。
1925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又提出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論,即認為所有的物體都既是波又是粒子,隨后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等數(shù)位科學家建立了量子物理學說,將人類對物質屬性的理解完全展拓了。綜上所述,光的本質應該認為是“光子”,它具有波粒二相性。但這里的波的含義并不是如聲波、水波那樣的機械波,而是一種統(tǒng)計意義上的波,也就是說大量光子的行為所體現(xiàn)的波的性質。同時光具有動態(tài)質量,根據(jù)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可算出其質量。
光的概念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于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fā)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并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如果躍遷之后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fā)態(tài)到達穩(wěn)定態(tài),電子就不動了。否則電子會再次躍遷回之前的軌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光的特征光同時具備以下四個重要特征:
1、在幾何光學中,光以直線傳播。筆直的“光柱”和太陽“光線”都說明了這一點。
2、在波動光學中,光以波的形式傳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樣,不同波長的光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
3、光速極快。在真空中為3.0×10?m/s,在空氣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質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傳播速度還要慢些。
4、在量子光學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構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們稱其為“光量子”,簡稱光子,因此能引起膠片感光乳劑等物質的化學變化。
光的傳播規(guī)律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還有影子的形成都證明了這一事實。
撇開光的波動本性,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介質中的傳播及物體成像規(guī)律的學科,稱為幾何光學。在幾何光學中,以一條有箭頭的幾何線代表光的傳播方向,叫做光線1。幾何光學把物體看作無數(shù)物點的組合(在近似情況下,也可用物點表示物體),由物點發(fā)出的光束,看作是無數(shù)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遞方向。幾何光學中光的傳播規(guī)律有三:
(1)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已如上述。大地測量也是以此為依據(jù)的。
(2)光的獨立傳播規(guī)律。兩束光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互不干擾,仍按各自途徑繼續(xù)傳播,當兩束光會聚同一點時,在該點上的光能量是簡單相加的。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傳播途中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線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線遵循折射定律。2
光的應用光在能源(清潔能源)、電子(電腦、電視、投影儀等)、通信(光纖)、醫(yī)療保?。é霉獾?、光波房、光波發(fā)汗房、X光機)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相關概念光源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正在”這個條件必須具備,光源可以是天然的或人造的。物理學上指能發(fā)出一定波長范圍的電磁波(包括可見光與紫外線、紅外線、X射線等不可見光)的物體。光源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熱效應產(chǎn)生的光。太陽光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周圍環(huán)境比太陽溫度低,為了達到熱平衡,太陽會一直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直到周圍的溫度和它一樣。
第二類是原子躍遷發(fā)光。熒光燈燈管內(nèi)壁涂抹的熒光物質被電磁波能量激發(fā)而產(chǎn)生光。此外霓虹燈的原理也是一樣。原子發(fā)光具有獨自的特征譜線??茖W家經(jīng)常利用這個原理鑒別元素種類。
第三類是物質內(nèi)部帶電粒子加速運動時所產(chǎn)生的光。譬如,同步加速器工作時發(fā)出的同步輻射光,同時攜帶有強大的能量。另外,原子爐(核反應堆)發(fā)出的淡藍色微光(切倫科夫輻射)也屬于這種。
光子根據(jù)量子場論(或者量子電動力學),光子是電磁場量子化之后的直接結果。光的粒子性揭示了電磁場作為一種物質,是與分子、原子等實物粒子一樣,有其內(nèi)在的基本結構(組成粒子)的。而在經(jīng)典的電動力學理論中,是沒有“光子”這個概念的。量子物理學中,光子是電磁場的微觀組成單元,電磁場是大量光子的累積效應。就如同地球水份分布是大量水分子的累積效應。
光速光(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公認值為c=2.99792458×10?m/s(或2.99792458×10?km/s)(精確值),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數(shù)之一。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這與光速定義為一固定值是相一致的。不過迄今還有人仍在檢驗在更高的精確度下,光速究竟是否恒定。
除真空外,光能通過的物質叫做(光)介質。從宏觀上來說,光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小于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2
超光速超光速會成為一個討論題目,源自于相對論中對于局域物體不可超過真空中光速c的推論限制,光速成為許多場合下速率的上限值。在此之前的牛頓力學并未對超光速的速度作出限制。而在相對論中,運動速度和物體的其它性質密切相關,速度低于(真空中)光速的物體如果要加速達到光速,其質量會增長到無窮大因而需要無窮大的能量,而且它所感受到的時間流逝甚至會停止,所以理論上來說達到或超過光速是不可能的(至于光子,那是因為它們永遠處于光速,而不是從低于光速增加到光速)。但也因此使得物理學家(以及普通大眾)對于一些“看似”超光速的物理現(xiàn)象特別感興趣。
物體要到光速需要無限能量,而在平行空間下無法超光速?,F(xiàn)已有科學家提出設想:將物體前方的空間壓縮,將物體后方的空間擴大來超過光速。只是需要巨大的能量,現(xiàn)有科技也無法做到。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陳波 - 副教授 - 中央財經(jīng)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