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鲆魚是比目魚的一類。體側(cè)扁,不對稱,兩眼都在左側(cè)??谇拔?,下頜有突出。前鰓蓋骨邊緣游離。有眼的一側(cè)皮膚呈暗灰色或有斑塊紋,無眼的一側(cè)皮膚為白色。鲆魚種類繁多,廣泛分布于熱帶或溫帶的海洋中。我國沿海各地也多有生產(chǎn)。主要可供作鮮食或制成罐頭及咸干制品。魚肝可提制魚肝油。特別是牙鲆品種是我國黃海及渤海的名貴魚類,和比目魚的其他品種一樣是季節(jié)迎時風(fēng)味名菜佳肴。1
蝶類在仔魚階段,兩眼也是對稱地長在頭部左右兩側(cè),經(jīng)過20天的變態(tài)發(fā)育,左眼越過頭的上緣而移到頭的右側(cè)。 代表種高眼鰈,地方名長脖、沙蓋。體長側(cè)扁,兩眼均在右側(cè),眼大而突出,上眼約位于頭部背緣的正中線上,兩側(cè)口裂稍不等長,兩額均有尖細牙齒,前鰓蓋邊緣游離、側(cè)線在胸鰭上方無弓狀彎曲部,幾近直線狀,有眼一側(cè)被弱櫛鱗,體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無斑紋。2
營養(yǎng)分析鲆魚肉質(zhì)細嫩而潔白,味鮮美而肥腴,補虛益氣,但不宜多食,有動氣作用。2
適合人群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食療作用鲆魚味甘,性平,無毒;能補虛益氣。
做法指導(dǎo)例如牙鲆在烹調(diào)中適合燒、清蒸、油炸、扒,還可做魚肉丸子。牙鲆在西餐中也被廣泛使用,可用于煎、炸、烤、煮等類菜肴。
示例
原料:鲆魚、胡蘿卜、洋蔥
調(diào)料:咖喱、白酒、植物油、鹽、糖、生抽
做法:
1、在鲆魚魚腹上切刀,掏出內(nèi)臟,洗凈黑膜,在鲆魚身上抹少許鹽。
2、胡蘿卜切丁,洋蔥切絲。
3、起油鍋,放胡蘿卜,加少許鹽,炒一會兒后放洋蔥炒香。
4、放鲆魚,加油,把胡蘿卜和洋蔥推到邊上。
5、把鲆魚兩面都煎一下,煎半熟時倒入開水,放白酒、糖、少量生抽。
6、燜煮幾分鐘后,加入咖喱,煮到收汁。3
比較另有一類叫鰨魚,屬鰨科或舌鰨科, 俗稱牛舌頭、鰨目、鰨蟆、韓國人稱龍利。嘴小,鼻吻多少突出嘴外,腹鰭縮小或退化,胸鰭和尾鰭也時常如此,鰓孔很小,兩只小眼位置很近,它們的眼睛有的在左,也有的在右。這一類包括寬體舌鰨、帶紋條鰨等。終年生活棲息在我國近海海區(qū),具廣溫、廣鹽和適應(yīng)多變的環(huán)境條件的特點,半滑舌鰨自然資源量少,味道鮮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魚肉久煮而不老,無腥味和異味,屬于高蛋白,營養(yǎng)豐富,歷來為我國沿海廣大消費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與鰈魚相反,其眼睛長在身體的左側(cè),與鰈魚均為夜間捕食,但其習(xí)性比鰈魚更為兇暴貪食,有“海中強盜”之稱。它們具有尖銳的牙齒,不僅虎視眈眈地守著獵物,且當獵物漸漸接近時,會突然躍出捕食。
有眼的一側(cè)暗灰色或具斑塊(與鰈魚的另一差別)。
主要分布于熱帶及溫帶海域(與鰈魚亦有不同)。主要分布與閩江、長江及長江的支流中。3
辨別方法日本辨別鲆魚與鰈魚的方法:
將魚平放,魚腹面向自己。鲆魚的頭部在身體左側(cè),鰈魚的頭部在身體右側(cè)。
更多參見“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