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海南疣螈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海南疣螈T. hainanensis fei, Ye et yang; Hainan tuber cle triton體形較大。頭部扁平,吻端平直近方形;無唇褶;舌卵圓形,兩側緣游離;犁骨齒呈“A”形;耳后腺寬大,向內彎。頸褶明顯;軀干部扁圓。尾側扁,尾短于頭體長。前后肢幾等長,彼此貼體相向時,指、趾相遇或重疊;指4趾5,無關節(jié)下疣,掌、踱突扁平或不顯。皮膚粗糙,整個背面滿布疣粒,體兩側各有一列規(guī)則圓形大瘰粒(14-16)。頭部及背脊有明顯的棱嵴,胸腹部有細密縊紋。雄螈全長約140mm。生活時除指、趾、肛緣及尾下為桔紅色,其他為棕褐色,有時瘰粒上渲染桔紅色,腹面石板青色。棲于林中樹根下或洞穴中。繁殖季節(jié)到密被林木水塘邊、潮濕腐爛的落葉上產卵,卵圓形,卵徑3mm。目前僅知分布于海南島1。

形態(tài)特征雄螈全長137毫米~148毫米,雌螈125毫米~139毫米。頭部較寬大,頭寬明顯大于頭長,吻端平直近方形,無唇褶,頭兩側脊棱顯著并向內彎曲,頸褶明顯,犁骨齒列呈“∧”形。體背面滿布密集疣粒,體兩側各有1排圓形瘰粒14~16枚,胸腹部有細密縊紋。前肢前伸指末端達眼,指4,趾5,尾背鰭褶高而平直,末端鈍圓。體背面棕褐色,指、趾端和肛周緣及尾下緣橘紅色。 2

生活習性生活在海拔770米~950米的常綠闊葉林帶山區(qū)。所在環(huán)境植被繁茂,林下陰濕,地面落葉及腐殖質層甚厚,成螈棲于密林坡地落葉中或植物根部。4~5月到山間凹地水坑配對繁殖,卵產在水塘邊坡地潮濕的落葉層下,野外環(huán)境中的卵群有卵58~90粒。解剖一雌螈懷卵40余粒,卵徑3毫米,動物極深棕色,植物極色淺。繁殖后成螈營陸棲生活,以蚯蚓、蛞蝓及其他小動物為食。姿態(tài)如壁虎,行動如蜥蜴。2

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海南島瓊中和陵水地區(qū)。2

2010年7月~2011年6月,對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境內海南疣螈的分布、種群數(shù)量以及棲息地生境因子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鸚哥嶺保護區(qū)內海南疣螈分布海拔為1200~1800m之間,在保護區(qū)內僅分布于主峰以及南毛拉兩地,分布范圍狹窄,種群數(shù)量稀少;3~5月為其繁殖期;海南疣螈棲息在季節(jié)性的水潭中,水潭面積小且深度較淺,水潭底層有大量腐葉,水體含氧量較低,pH值呈弱酸性,棲息地中濕度大,郁閉度高。建議加大對海南疣螈的保護力度3。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對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海南疣螈的棲息地狀況、分布情況、種群數(shù)量等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霸王嶺保護區(qū)內海南疣螈主要棲息地類型分為3種,分別為季節(jié)性水潭、溪流及高山坡地,分布海拔為900~1500m之間,主要分布點有7個,但調查統(tǒng)計到的種群數(shù)量較少。討論提出了保護海南疣螈的幾點建議4。

相關種群疣螈屬有6種(亞種),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可分為2個種組。

細痣疣螈種組Tylototriton asperrimus group包括海南疣螈Tylototriton hainanensis,僅見于我國海南島瓊中和陵水;細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分為兩個亞種,指名亞種Tylototriton asperrimus asperrimus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及越南北部,文縣亞種Tylototriton asperrimus wenxianensis分布于甘肅、四川、貴州地區(qū),有時也獨立成種,即文縣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5(右圖冊5)

貴州疣螈種組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 group包括紅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多見于云南西部,在印度、尼泊爾、緬甸北部、泰國也有分布;貴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僅見于貴州西部;大涼疣螈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僅見于四川大涼山區(qū)。5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紅色名錄6

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