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竹篙薯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竹篙薯是江南植物類名食,形狀似“淮山”,口感比淮山好。竹篙薯是明代弘治年間,原生態(tài)山區(qū)的野生山藥在贛江兩岸沖積平原上,經(jīng)過五百年左右的選育培養(yǎng)而成的。中國少有的綠色食品,江西省泰和縣萬合鎮(zhèn)現(xiàn)有大量種植,萬合鎮(zhèn)同時被譽為南方人參·竹篙薯之鄉(xiāng)。

形態(tài)特征地上莖細長,蔓生,纏繞生長,分枝力中等。莖四棱形,青綠色。葉箭形,長10cm,寬5.5cm,深綠色;葉柄長55cm。不產(chǎn)生零余子。地下肉質(zhì)塊莖長棒形,表皮粗糙,須根多,表皮褐色,肉白色。一般單株薯重500g。最大薯重3.75kg。1

分布范圍江西省泰和縣農(nóng)家品種,主產(chǎn)于江西省泰和縣的萬合,塘州、沿溪鄉(xiāng)。1

特性晚熟,從播種至采收240天。較耐熱,耐早性較強。富含淀粉,膠質(zhì)多。肉質(zhì)脆嫩爽口,微甜,品質(zhì)優(yōu)良。宜煮食。1

主要價值竹篙薯生長在深層次的土層中,無污染,是純天然的美味佳肴。它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zhì)、維生素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元素和氨基酸2。去皮洗凈后,可切片素炒(每盤一斤)炒肉、(每盤配4兩),用它做湯元(1斤肉配3兩)、包餃子(1斤肉配5兩)、煮肉湯、燉雞湯(一缽配兩斤)則更為鮮美。由于松脆清香,老人和小孩更為喜愛。

栽培技術(shù)大田準備地塊選擇選擇土質(zhì)深厚、地下水水位低、不會被洪水淹沒、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紅壤土地塊。

整地做畦利用冬季農(nóng)閑時間進行挖坑,坑深1.0~1.2m,坑寬0.4~0.5m,坑距1.4m,坑長不限。挖出的生土、熟土分別放在坑的兩邊,將坑曬3~5d后,再將土回填到坑內(nèi),結(jié)合施基肥將坑填滿堆高。

施足底肥將底肥分為2~3層施入坑內(nèi),施硫酸鉀型三元復(fù)合肥1200~1500kg/hm2,腐熟有機肥30~33t/hm2,施入后將土回填到坑內(nèi)至瓦背形。

定株插草定植10.5萬~15.0萬株/hm2,待定完株后,為了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45%硫酸鉀型三元復(fù)合肥150kg/hm2或3%辛硫磷22.5kg/hm2拌細沙撒施入條坑內(nèi)。在坑兩邊用圓鐵桿鉆洞,每6~8cm鉆一排深1.0~1.2m的洞,將長1.5~1.6m的芝麻桿或油菜桿或稻草插入洞中,留草高20cm,防止松土埋洞口。2

育苗品種選擇塘洲鎮(zhèn)農(nóng)民栽薯一直沿用本地農(nóng)戶自繁自育的地方品種,在當?shù)卦耘喾毖苡袔装倌隁v史,如“糯米薯種”“淮山薯種”“竹篙薯種”,又稱“野薯”和“腳板薯種”,品種抗逆性降低,使得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有所下降。選擇竹篙薯品種時,應(yīng)該先選擇優(yōu)良單株,挑選無病、無蟲、圓直、皮光和無傷痕的較大種薯,有利于培育壯苗,用種量在3750kg/hm2左右。

種薯處理于晴天對種薯用清水洗凈,將毛根除去,濾干后將種薯放入殺蟲、滅菌液中浸3~4h,殺蟲、滅菌液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48%毒死蜱乳油2250g/hm2兌水750kg/hm2制成,然后曬種1~2d,之后將種薯按4~5cm折成小段,為了防止病菌感染,在種薯兩頭蘸草木灰拌石灰粉。

播種種薯播種最適宜時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種薯分為上、中、下段分開擺放,按照上小下粗原則擺放于苗床上,然后在種薯上面撒一層2cm厚的細沙,為了保濕保溫、防雨淋,及時覆蓋地膜,出苗后及時揭膜放苗。2

移栽定植搭“人”字棚在定植前1周左右,用竹子搭好“人”字形棚架,用竹量為4.5萬~6.0萬根/hm2,間隔25~30cm在坑邊插1根,將6~8根竹竿扎成一架,竹竿高2m左右,在橫竹之間用竹竿串聯(lián)起來,可以增強抗風能力,每根竹子可以攀緣2~3株薯蔓。

適時移栽移栽時間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可分期分批起苗,壯苗標準為10cm左右,芽苗粗壯,宜于晴天傍晚定植,行株距為140cm×10cm。用適量的糞水對栽薯前沿兩側(cè)澆灌,對坑外硬土層鋤松深8~10cm,種薯肉質(zhì)白根靠草洞,在坑壁上擺種薯塊。用粗肉質(zhì)根1條栽插在每個草洞邊,每條肉質(zhì)根只保留壯蔓1根,栽后用稀薄人尿進行澆施,促進發(fā)根。2

大田管理肥水管理5月用淡薄液肥根外澆施,以防止燒根死苗;5~6月梅雨季節(jié),排除田間積水;6月看苗施長藤肥,藤色不旺可以施用稀薄人糞尿水9t/hm2;8月施肥1次,結(jié)合秋伏灌水2次施入行間,用肥量為硫酸鉀150kg/hm2、45%復(fù)合肥300kg/hm2,做到以水帶肥,促進薯塊膨大伸長。

整枝控蔓及時查苗補蔸,在栽后1~2周內(nèi),為了防止蔓尖折斷,在薯蔓高30cm左右用濕軟稻草輕綁引蔓上竿。5~6月及時摘除側(cè)蔓,以防止莖葉徒長及控制氮肥施用量;7~8月施一定量的磷鉀肥,有利于促進地下根的生長。

激素化控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30g/hm2兌水900kg/hm2,于8~9月續(xù)噴施3次,可以降低莖葉呼吸作用,增強根系呼吸強度,以刺激塊根膨大,加速養(yǎng)分回流。2

病蟲害防治5月中旬至7月上旬,可用20%甲氰菊酯防治褐斑病、炭疽病、紅蜘蛛和蚜蟲等,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長薯期可用殺蟲劑、殺螨劑加殺菌劑適量進行葉面噴施,連續(xù)噴施3~4次。2

特色食譜素炒竹篙薯材料:竹篙薯、生姜、芹菜、辣椒、食油、食鹽、麻辣鮮、雞精等。

先將去皮洗凈的竹篙薯切成厚度約3毫米的薄片,現(xiàn)切現(xiàn)用。然后將切好的竹篙薯片放入開水里氽40-50秒,撈起后用冷水沖淋一會兒。接下來就可以炒了。燒燙油后將氽好的竹篙片、生姜絲(或末)、辣椒倒入鍋中翻炒40秒左右,使竹篙薯均勻受油炙熱,放好鹽和麻辣鮮、雞精,再加剛沒薯片的沸水煮1-2分鐘就可以出鍋。芹菜因種類不同,需掌握入鍋時機。

佐料可根據(jù)個人的口味調(diào)配。一般配辣椒、芹菜(香蔥、韭菜)、生姜。

注意要點;1、用斜刀將竹篙薯切橢圓片,長4厘米左右,這樣切韌性更好。

2、在開水中氽的時間不能久,不般不超過50秒,否則會使薯片失去光澤,沒了韌性。

3、炒時煮不能煮過,煮過了薯片會失去光澤,吃起來就沒了韌性和脆性。

竹篙薯炒肉材料:竹篙薯、豬肉、辣椒、芹菜、生姜、麻辣鮮、雞精、食鹽、食油等。

先將肉片或肉絲炒好用盆裝待用,要放好鹽。再將氽好的薯片、辣椒、生姜、食鹽入油鍋翻炒40秒左右,把炒好待用的肉片或肉絲倒入鍋中,炒勻加上剛沒料的沸水煮1-2分鐘即可出鍋。煮時加入麻辣鮮、雞精。芹菜的因種類不同需掌握入鍋時機。

佐料可根據(jù)個人的口味調(diào)配。一般配辣椒、芹菜、生姜。

注意要點與素炒相同。

如果是宴席上大鍋炒,炒法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片要切厚點,出鍋后立馬裝盆。

煲竹篙薯湯材料:排骨或雞、竹篙薯、紅棗等滋補中藥。

先將雞或排骨(兩樣同有,味更佳)、紅棗等滋補中藥放入冷水中煮熟,待出鍋前40分鐘放入竹篙薯,中火煮20分鐘,再文火煮20分鐘即可食用。

注意要點:1、將竹篙薯橫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在沸水中氽一下,不要超過1分鐘,除掉表面的黏液避免湯糊。

2、竹篙薯入鍋時間要根據(jù)竹篙薯的直徑大小決定,一般離出鍋有40分鐘左右即可。竹篙薯要熟透,全身濕軟,像將要開花似的。

3、竹篙薯入鍋時,不要翻攪,中火煮沸后再攪勻,保證湯的清澈。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學強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