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燕是屬于鳥綱、燕科的一種燕類。拉丁學(xué)名為Glareola lactea。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云南省的南部及東南部地區(qū)。燕類喜群棲,在空中捕捉昆蟲,沿水流上下捕食或在高空盤旋。繁殖期在住宅的屋檐、椽間、墻壁上制作泥巢。
簡介體長約18厘米。上體為淡灰色,前額和頭頂略綴沙色和褐色;后頸部灰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色,中央尾羽上具黑色亞端斑;喉部淡皮黃色;胸部綴有灰色,腹部白色;嘴和跗摭黑色。棲息于河流沿岸的沙灘上及沼澤附近和農(nóng)田地帶。主要以昆蟲、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1
體態(tài)特征灰燕鸻是小型的水邊鳥類,體長16—19厘米。
上體為淡灰色,前額和頭頂略微綴有沙色和褐色,眼先和從嘴基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的線。耳羽為皮黃灰色。后頸部為灰褐色或淡灰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為白色。尾羽略微呈叉狀,為白色,中央尾羽上具有黑色的亞端斑。喉部為淡皮黃色,胸部綴有灰色,腹部白色。初級飛羽、腋羽和翼下覆羽為黑色。次級飛羽為白色,但羽端為黑色,在翅膀上形成一條寬闊的白色帶斑,飛翔時極為明顯。虹膜褐色,嘴大,呈黑色,基部具一個小的紅色斑。腳為黑褐色或灰黑色。
生活環(huán)境通常棲息于河流、湖泊、溪流附近地區(qū),喜集群活動。主要以各種植物種子為食。
習(xí)性燕類為人們所熟悉的遍布全球的優(yōu)雅之鳥。身體細(xì)長,兩翼長而尖。燕類喜群棲,在空中捕捉昆蟲,沿水流上下捕食或在高空盤旋。外形極似雨燕但飛行不似雨燕疾迅,燕類半合兩翼作滑翔,而雨燕滑翔時后掠的兩翼全張。兩性同色。
不同于雨燕,燕常停棲在樹上、電話線上、電視天線上、柱子或房屋上,也停于地面在水坑邊飲水,銜泥筑巢或偶爾捕捉螞蟻及其他昆蟲。
燕巢為杯形,以泥土筑于房檐或崖下;一些種類在河岸洞穴菅巢。燕以其遷徙能力著稱。2
科屬**燕科:**燕科為小型鳥類。其嘴短闊而平扁,呈三角形。上嘴先端處具一小缺刻;嘴須明顯但較短弱、鼻孔裸出。翅狹長,初級飛羽9枚,第l枚與第2枚幾乎等長;次級飛羽僅達(dá)翅的中部。尾呈叉形,尾羽12枚。跗跽細(xì)弱。雌雄鳥外形相似。
這類鳥系中國的候鳥,常在空曠的田野、谷地上空飛翔,以捕食各類飛行的昆蟲。喜群棲電線,特別在遷徙前,結(jié)成大群尤為壯觀。繁殖期在住宅的屋檐、椽間、墻壁上制作泥巢。
該科鳥類全世界已發(fā)現(xiàn)14屬90種,中國有4屬12種26亞種。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張巖 - 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xué)分子醫(yī)學(xu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