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中型布置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中型布置是屋外配電裝置中的電氣設備都放在2.5M以上支架上的布置方式。配電站普通中型布置方案在我國采用的時間較早,在安裝、運行、檢修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但其占地面積較多,因此,多在用地面積不受限制情況下采用。這種布置的典型設計是將進線回路、出線回路、母聯(lián)兼旁路回路,電壓互感器、避雷器回路分別布置在不同的間隔,即一個回路占用一個間隔。

簡介雙母線帶旁路母線接線方式在電廠及變電站的電氣主接線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布置方案通常有中型、半高型、高型三種。中型的特點是:各電氣設備均安裝在地面支架上;母線下不安放斷路器;進、出線回路不能布置在同一個間隔中。中型布置的優(yōu)點是:施工、運行和檢修比較方便,抗震強度高。缺點是占地面積大。半高型布置的特點是將母線及母線隔離開關抬高。將斷路器、電流互感器等電氣設備布置在母線下方。進、出線回路不能布置在同一個間隔中。這種布置的優(yōu)點是緊湊、清晰,占地面積較少,鋼材消耗與中型布置接近。缺點是檢修條件比中型布置稍差。高型布置的特點是將雙母線和母線隔離開關在空間上下重迭布置,進、出線回路可布置于同一個間隔中。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節(jié)約用地效果顯著。其占地面積僅為普通中型的50%左右。同時,由于布置緊湊,進、出線回路可共用母線。故可節(jié)省較多的母線及二次電纜。但高型布置消耗鋼材較多。在中間無樓板的設計中,運行,檢修條件較差。在地震烈度大于8度以上的地區(qū),不宜采用。由上述可見,三種布置方案各有優(yōu)、缺點。中型布置方案,由于抗震強度高,在一些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qū)有其突出的使用價值1。

配電站環(huán)母普通中型布置方案配電站普通中型布置方案在我國采用的時間較早,在安裝、運行、檢修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但其占地面積較多,因此,多在用地面積不受限制情況下采用。這種布置的典型設計是將進線回路、出線回路、母聯(lián)兼旁路回路,電壓互感器、避雷器回路分別布置在不同的間隔,即一個回路占用一個間隔。斷路器單列布置,這樣當配電站進、出線回路較多時,配電站橫向尺寸拉得過寬,間隔過多,線路不清晰,要減少占地,布置緊湊,將進、出線回路布置在同一間隔中,這在高型布置方案中是不難實現(xiàn)的。因為高型布置中,雙母線可在空間上、下疊放,采用斷回路雙列布置,可很容易地將兩個回路合放于同一間隔中。而在中型布置方案中,由于雙母線只能平面布置,因而要做到兩個回路合用一個間隔,較難布置。因此,提出以普通中型布置方案為基礎,試圖將進、出線回路布置于同一間隔,壓縮橫向尺寸,既節(jié)約占地面積,又使得布置清晰,不易引起誤操作。采用的方法是將進線回路間隔旋轉180°,然后在母線端與出線背靠背沿一線排開,合放同一間隔中,斷路器雙列布置1。

屋外分相中型布置方式比較根據(jù)220 kV變電站的地域特點,其配電裝置可采用屋外分相中型布置方式,該布置方式按照斷路器的排列方式可以分為單列、雙列、三列,以下對3 種布置方式進行了分析比較。

1.結構比較

(1)單列布置

斷路器單列布置,其間隔內2組母線隔離開關均直接布置在母線下方,每個間隔只能設置1個回路。該配電裝置縱向尺寸58m,普通間隔寬度13m,分段間隔寬度17m,共21個間隔。配電裝置布置了環(huán)形通道,便于操作、搬用、檢修和試驗。

(2)雙列布置

斷路器雙列布置, 其間隔內1組母線隔離開關直接布置在母線下方,每個間隔可以設置2個回路,出線回路布置在母線一側,其他回路布置在母線另一側。

該配電裝置縱向尺寸86.7 m,普通間隔寬度13m,分段間隔寬度17 m,共15個間隔。為了壓縮縱向尺寸,配電裝置通道采用環(huán)形道路和回車道相結合的形式,可以滿足操作、搬用、檢修和試驗的需求,但對于運輸車輛較多的情況下(搬用大型設備和擴建時),回車道不夠方便。

(3)三列布置

斷路器三列布置,其間隔內2組母線隔離開關直接布置在母線下方,母線四列布置,每個間隔可以設置3個回路,出線回路布置在母線外側,分別向兩側線,其他回路布置在母線內側。

該配電裝置縱向尺寸144.4m,間隔寬度13m或14m,共8個間隔。三列布置在配電裝置區(qū)橫向布置了3條主通道,3條通道相互形成環(huán)形道路,可滿足操作、一般設備搬用、檢修和試驗的需求,但不具備大型設備(主變和電抗器等)在間隔帶電情況下的運輸條件。

2.適用性比較

出線方面,單列布置和雙列布置其出線側橫向跨度較大,對變電站電氣布置、豎向和排水均不利。另外,該站的220kV 規(guī)劃出線走廊位于東西兩側,而單列或雙列布置的220kV出線方向向南,為解決出線轉角問題,變電站南側至少要預留270m的線路轉向走廊,造成土地大量浪費。而采用三列布置方式,其出線側縱向跨度僅為2×126.5m,出線位于配電裝置的兩側,配電裝置布置方正合理,且滿足了該站對出線走廊的要求。

應用情況分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220kV屋外懸吊管母線分相中型、斷路器三列布置方式進行了優(yōu)化。以包頭烏蘭計220kV變電站為例:站址位于包頭市區(qū)哈業(yè)胡同鎮(zhèn)境內,地形較平坦,呈北高南低,自然地形坡度為0.5%左右。該站遠景規(guī)劃裝設3臺180MVA主變壓器, 電壓等級按220kV、110 kV、10 kV三級電壓設置。220kV遠景規(guī)劃出線11回,采用雙母線單分段接線,220kV配電裝置布置在站區(qū)西側,考慮到出線走廊選擇較為困難,且征地費用較高,該站采用屋外懸吊管母線分相中型、斷路器三列布置方式,出線走廊位于變電站南北兩側,在此基礎上,結合主變位置,對主變進線方式進行了調整,使3臺主變進線均采用高跨方式,并在靠近站區(qū)中心部位設置了繼電保護室。經(jīng)優(yōu)化,節(jié)約占地面積約1000m2,保護下放后,全站二次電纜縮短了約2.5km,節(jié)約投資4萬元。

此外,三列布置還可以衍生出適用范圍更廣、運行維護更靈活的三側出線方案,即在確定變電站遠景規(guī)模不變的前提下,除了配電裝置兩側出線外,可在配電裝置端側設高跨出線。該方案可充分利用變電站周圍的空間進行出線走廊的排布,有效解決出線走廊與征地之間的社會矛盾,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結論及建議(1) 單列、雙列和三列3種布置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 設計時應綜合考慮站址規(guī)模以及變電站整體布局等因素,采用合理的配電裝置形式,做到經(jīng)濟合理、技術先進。

(2) 考慮到配電裝置整體簡潔美觀和節(jié)約占地的要求,三列布置雖然在經(jīng)濟性方面占優(yōu),但受到站址規(guī)模的限制,若出線回路數(shù)較少,采用三列布置則不夠合理。

(3) 三列布置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應用僅2a,在設計方案和運行維護方面需不斷總結經(jīng)驗,并加以改進,爭取在短時間內使三列布置成為方案優(yōu)越、運行靈活、安全可靠的配電裝置布置方式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徐恒山 - 講師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