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娃娃菜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娃娃菜是一種袖珍型小株白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白菜亞種,為半耐寒性蔬菜。一般生育期為45~65d,商品球高20cm,直徑8~9cm,凈菜重150~300g。生長適宜溫度5~25℃,低于5℃則易受凍害,使抱球松散或無法抱球;高于25℃則易染病毒病。其外葉綠色,葉球合抱,球葉有淺黃色、金黃色、白色和桔紅色等品種,株型較小,適于密植,包球速度快,品質佳,定植后45~65d即可采收;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軟腐病,耐抽薹性強。1

形態(tài)特征娃娃菜幫薄而甜嫩,味道甘甜,營養(yǎng)豐富,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與硒。娃娃菜外葉為綠色,葉球合抱,球葉根據(jù)品種不同略有差異,分為金黃色、淺黃色、白色、橘紅色等。3

生長環(huán)境生育期較短,一般為45~55天,商品球直徑在8~9cm之間,高20cm,凈菜重為150~200g。喜冷涼的生長環(huán)境,在氣候溫和的季節(jié)種植可獲得較好的品質。娃娃菜發(fā)芽適溫約為25℃,幼苗期能耐受一定高溫,葉片與葉球最適合在15~25℃的溫度下生長。低于5℃植株易受凍害;在10℃以下生長遲緩,包球呈松散狀,甚至無法包球;高于25℃易染病毒病。播種與定植時都必須在氣溫大于13℃時進行,以防抽薹。3

主要價值供食用。

其幫薄甜嫩,營養(yǎng)豐富、味道甘甜,價格比普通白菜略高;富含維生素和硒,且葉綠素含量較高,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及微量元素。1

栽培技術品種選擇根據(jù)市場消費習慣,挑選適合本地區(qū)栽培、豐產(chǎn)性好、抗病性好、口味佳的雜交品種,如京春黃、京春99、京春白、高麗金娃娃等。3

選地與整地應選擇肥沃疏松、保水透氣、田塊平整、pH為6.5~7.5的地塊種植,但要避免重茬,不能選擇前茬栽培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塊種植。由于娃娃菜地上部分較小,因此,根系比普通白菜要小,以沙質壤土與黏質壤土最佳。播種前先翻地1~2次,清除土壤塊中的雜草和石塊。然后,暴曬1天,并將土壤搗碎搗細整平。在整地前施入底肥,每畝地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2500kg、復合肥10~15kg、硫酸鉀10kg、過磷酸鈣20kg。對土地進行深耕后精細耙地,采用平畦種植,直播。3

種子處理播種前先將種子晾曬2~3天,每天晾曬2~3小時,再將種子放到陰涼的地方,這樣能增強長期貯藏后種子的活力。此外,可選用百菌清、代森錳鋅、福美雙、瑞毒霉等藥劑進行拌種處理,預防黑腐病、霜霉病等病害,100g種子藥劑用量為3~4g。同時,為預防軟腐病,可用農(nóng)抗751可濕性粉劑拌種,100g種子用藥量為1~1.5g。3

播種與定植播種

娃娃菜喜光照,不經(jīng)較長時間的低溫就能度過春化階段,在高溫長日照條件下容易抽薹開花,因此,播種時間不能太早,建議在日均氣溫超過13℃時播種,以防抽薹開花。春季露地栽培可選擇直播,也可選擇育苗移栽。一般3月下旬到4月初為露地直播的最佳時期,育苗移栽一般在3月上中旬均可播種。春季直播一般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進行,每穴撒入3、4粒種子,株、行距為20cm30cm,每畝用種量為100~150g,每畝保苗量為0.8~1.0萬株。3

育苗

采用育苗移栽法可提前20~30天開始育苗,當大地回暖后直接栽于露地,可搶早上市,同時,還能清除病弱苗,確保苗齊。出苗后需間苗1~2次,待長出3片真葉時在中耕松土過程中定苗,株距為8cm。調整好苗床溫度,白天以18~23℃為宜,晚間以10~12℃為宜。長出3片真葉后應及時追肥灌水,待長出5~7片真葉時就可進行定植。3

定植

要求晚間溫度大于13℃后方可進行定植,避免早期抽薹。注意不要將植株栽得過深,定植后立即澆水。定植株、行距為20cm30cm,每畝栽植0.8~1.0萬株。3

田間日常管理通過促進植株營養(yǎng)生長,從而抑制未熟抽薹的發(fā)生。春季娃娃菜先期抽薹的原因是幼苗期溫度較低,經(jīng)過春化階段,導致結球前植株生長遲緩,生育期延長,后期溫度過高不利于結球,從而出現(xiàn)先期抽薹。娃娃菜通常球內存在花蕾,因此,要促進其營養(yǎng)生長,搶在花薹伸出前形成葉球。這就要求日常管理應以促為主,無需蹲苗,但要為娃娃菜提供充足的肥水。3

娃娃菜生長前期要求土壤肥沃,并經(jīng)常施速效肥,為娃娃菜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促進其營養(yǎng)生長,并使其生殖生長受到抑制,同時,還能讓娃娃菜在花芽分化前長出更多的葉片。在幼苗期,由于氣溫與土壤溫度均較低,可通過中耕壟溝來提高地溫,以促進幼苗根系的生長。待幼苗期結束或定植緩苗后可開始追肥,每畝施入尿素5~7kg。在追肥時澆水,以利于蓮座葉的發(fā)育與生長。蓮座期內要適當增加澆水量,保證土壤濕潤。3

春季娃娃菜水肥管理要點:對水的管理重點在于排水防澇。采用直播種植的,應在澆足齊苗水后,未形成6片葉前無需澆水。若是沙質土壤或遇到暖春季節(jié),可在中間適當補澆一次。澆水要遵循見濕見干原則,不要澆過多水,防止高溫高濕條件下引發(fā)病害。對肥的管理是先要施入足夠的基肥,在各生長期內適當追肥。結球初期與中期是追肥的關鍵時期,均選用速效肥,并提前施入。結球初期施肥又稱為“抽筒肥”,通常在包心出現(xiàn)時開始追肥,每畝施入尿素10~15kg。在追肥過程中澆水,以促進結球。結球中期施“灌心肥”,每畝施入化肥10~15kg或農(nóng)家肥1000~1500kg,有利于促進包心,讓結球緊實。追肥一般選擇挖坑深施或溝施的方法。結球后期再追肥1次,通常隔5~6天澆水1次,保證水分充足。

病蟲害防治常見病害

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和根腫病是娃娃菜的常見病害。霜霉病和軟腐病可選用百菌清與農(nóng)用鏈霉素聯(lián)合防治,通常5~7天噴施一次,連用2~3次。發(fā)病時還應將娃娃菜連根拔除,對病害地塊進行重點防治。此外,還可選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或25%的甲霜靈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3~5天噴施1次,在雨天后應補噴1次。病毒病可在發(fā)病初期選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病毒K15mL兌水15kg進行噴霧防治。但是對于病毒病的防治重點在于調節(jié)田間供水與防治蚜蟲。根腫病選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澆灌藥液0.4~0.5kg,每隔7天澆1次,連澆2~3次。3

常見蟲害

娃娃菜常見蟲害有小菜蛾、蚜蟲、螻蛄、蠐螬及跳甲等。將辛硫磷顆粒劑與糞肥撒施在土壤中,用于防治螻蛄與蠐螬;苗期重點防治蚜蟲,用抗蚜威2000倍液或樂果2000倍液噴霧防治;用30%的桃小靈乳油1000倍液、昆蟲調節(jié)劑滅幼脲3號1500倍液防治小菜蛾;菜青蟲可用2.5%的敵殺死乳油3000~5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5及時收獲當娃娃菜株高在30~35cm,葉球縱徑為15cm,最大橫徑為7cm,包球緊實時就應及時收獲。若不及時收獲可能會因為溫度太高,導致娃娃菜大面積裂球或球心腐爛。可適當提早采收上市銷售,以增加收入,盡量減少損失。在收獲的時候應將植株從土中拔出,將菜根砍掉,并剝掉外圍葉片,削掉過長葉梢,便可上市銷售。3

做法上湯娃娃菜

材料:娃娃菜(3顆)、皮蛋(2只)、青椒(1只)、紅椒(1只)、紅棗(5只)、枸杞(1湯匙)、蒜(2瓣)、姜(2片)、蔥(1根)、高湯(3杯) 調料:油(3湯匙)、鹽(1/4湯匙)、雞粉(1/3湯匙)、生粉水(1/3杯)

1 皮蛋剝去外殼,用切蛋器切成六瓣;紅棗和枸杞洗凈,用清水泡發(fā)。

2 娃娃菜洗凈,切成兩半;青紅椒去蒂和籽,切成塊。

3 燒熱3湯匙油,炒香姜蒜片和蔥段,倒入青紅椒塊炒勻,注入3杯高湯,加入紅棗和枸杞攪勻煮沸。

4 放入皮蛋和娃娃菜拌勻,加蓋以中小火煮5分鐘。

5 煮至娃娃菜變軟,加入1/4湯匙鹽和1/3湯匙雞粉調味。

干鍋娃娃菜

食材:小棵娃娃菜2棵,五花肉200克,木耳水發(fā)50克,洋蔥50克。

調料:蔥姜蒜 醬油 辣椒 料酒 花椒 糖 鹽

做法:

1.娃娃菜撕大片,五花肉切薄片。

2.洋蔥切小片,木耳泡發(fā)后撕成小朵。

3.鍋中放油,燒熱后下入辣椒、花椒炒香,再放五花肉片小火煸炒。

4.炒到肉片熟時加入洋蔥,煸炒片刻后烹入料酒、醬油、白糖炒勻。

5.下娃娃菜煸炒均勻后加入鹽煸炒片刻,再加雞精調味即可。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謝皓 - 教授 - 北京農(nóng)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