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麻菜也叫苦苣、苦荬菜等。1為菊科苦苣菜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的全草,其資源分布較為廣泛,全世界約有50余種,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2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shù)纖維狀的須根。莖直立,單生,高40-150厘米,有縱條棱或條紋,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傘房花序狀或總狀花序式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大頭羽狀深裂,全形倒披針形,或基生葉不裂,橢圓形、橢圓狀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或圓形,全部基生葉基部漸狹成長或短翼柄;中下部莖葉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狀深裂,全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7厘米,基部急狹成翼柄,翼狹窄或?qū)挻?,向柄基且逐漸加寬,柄基圓耳狀抱莖,頂裂片與側(cè)裂片等大或較大或大,寬三角形、戟狀寬三角形、卵狀心形,側(cè)生裂片1-5對,橢圓形,常下彎,全部裂片頂端急尖或漸尖,下部莖葉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型并等樣分裂或不分裂而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且頂端長漸尖,下部寬大,基部半抱莖;全部葉或裂片邊緣及抱莖小耳邊緣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鋸齒或大鋸齒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處的葉,邊緣大部全緣或上半部邊緣全緣,頂端急尖或漸尖,兩面光滑毛,質(zhì)地薄。頭狀花序少數(shù)在莖枝頂端排緊密的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單生莖枝頂端??偘鷮掔姞?,長1.5厘米,寬1厘米;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向內(nèi)層漸長;外層長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3-7毫米,寬1-3毫米,中內(nèi)層長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8-11毫米,寬1-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急尖,外面無毛或外層或中內(nèi)層上部沿中脈有少數(shù)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shù),黃色。瘦果褐色,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3毫米,寬不足1毫米,壓扁,每面各有3條細(xì)脈,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狹,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單毛狀,彼此糾纏。花果期5-12月。3
分布范圍分布遼寧(錦州)、河北(內(nèi)丘、張家口、阜平、邢臺、琢鹿)、山西(太原、霍縣、五臺、渾源、交城、五寨)、陜西(西安、周至、榆林、眉縣)、甘肅(天水、文縣、榆中)、青海(柴達(dá)木)、新疆(烏魯木齊、吐魯、昭蘇、塔城、新源)、山東(青島)、江蘇(鹽城、南通)、安徽(舒城、休寧)、浙江(杭州、淳安)、江西(南昌、上猶)、福建(沙縣)、臺灣(臺南)、河南(盧氏、桐柏、嵩縣)、湖北(宜昌、宜恩)、湖南(雪峰山)、廣西(臨桂)、四川(汶川、南川、美姑、萬源、乾寧、城口、峨眉)、云南(德欽、維西、大理)、貴州(羅甸)、西藏(察隅、波密、米林、隆子、林芝、拉薩)。幾遍全球分布。3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或山谷林緣、林下或平地田間、空曠處或近水處,海拔170-3200米。3
化學(xué)成分苦苣菜主要含有萜類、黃酮、甾體、皂苷、香豆素、甘油酸酯、木脂素等成分,以及豐富的氨基酸、脂肪酸、維生素、無機(jī)元素等。2
主要價值全草入藥,有祛濕、清熱解毒功效。3
其味苦、性寒,歸心、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清肺止咳、祛瘀止血、利尿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腸炎、痢疾、黃疸、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咯血、尿血、便血、蟲蛇咬傷等疾病。2
栽培要點(diǎn)苦麻菜為喜溫作物,一般在早春化凍時播種,一直到下霜時收完,生育期達(dá)130~150d。土壤溫度5~6℃時種子發(fā)芽,15℃以上時生長加快,25~35℃生長最快。在35~40℃的高溫下也能正常生長??购^強(qiáng),幼苗遇-2℃低溫不受凍害,成株遭-3~-4℃霜凍仍能恢復(fù)生長。1
苦麻菜植株高大,莖葉繁茂,根部入土濃度可達(dá)2m以上,株高一般在1~1.8m,根生葉長可達(dá)30~50cm,莖生葉長10~25cm。葉厚而柔軟,富有白色汁液。對水分的要求比其它牧草為多;但是,也不耐澇,如果地面低洼積水,易爛根死亡。1
苦麻菜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為好。它有一定的抗堿性,在鹽堿土地帶,pH值小于8.0的土壤就能生長。對于耕地的前作要求不高,各種糧食作物、蔬菜、瓜類茬均可以種植苦麻菜。由于,苦麻菜茬子軟,對土壤的消耗較輕,又是多種作物的良好前作。1
苦麻菜的播種期分為春播和夏播,春播與小麥播種同時進(jìn)行,或麥播后趁墑播種。夏播是在小麥、亞麻、瓜類地里套種或夏種,播種期為6月下旬或7月上中旬。夏播怕苦麻菜只能實(shí)現(xiàn)一次收割??嗦椴瞬シN分為撒播和條播。撒播法是采用畦作,用種子15kg/hm2。條播行距60~70cm,播幅10~20cm,需種子7.5~10.5kg/hm2。開溝后用點(diǎn)葫蘆播種,復(fù)土約一扁指,鎮(zhèn)壓一次即可。1
春播的苦麻菜,到7月上旬,株高50cm以上時,就可進(jìn)行第一次刈割,隔30~40d,再生株高50~60cm時,進(jìn)行第二次刈割,到9月中下旬停止生長時,最后一次收割。一、二次刈割的留茬高度要在5~6cm以上,保留根茬上有1~3個葉腋,以利再生。最后一次要貼地收割。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玉峰 - 副教授 - 遼寧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