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攀援植物,節(jié)間多少延長或稀匍匐。莖稀極短縮而近于不存在,有時喬木狀具不定氣生根。
小枝多葉,葉柄具長鞘;老枝具葉和頂生花序并常具鱗葉。葉鞘頂部常舌狀;葉柄各式,圓柱形,平坦,具槽或上面深凹,邊緣纖維狀,有時肥大,極稀先端增粗為關(guān)節(jié);葉片紙質(zhì)、亞革質(zhì),多少伸長的長圓形、卵形或長圓形,基部多少深心形;戟形、箭形,或不規(guī)則的淺裂、3全裂、羽狀分裂或二次羽狀分裂。側(cè)脈全部平行,相等或I級側(cè)脈較粗,其間II級側(cè)脈斜伸或平行。花序柄通常短。
佛焰苞厚,肉質(zhì),白色,黃色或紅色,管部席卷,圓柱形或偏腫,宿存,后期不規(guī)則撕裂;檐部舟狀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大都直立,果期為肉質(zhì),宿存,果后卷曲消失。肉穗花序直立,與佛焰苞近等長,無?;蚓叨坦#苹ㄐ驁A柱形,多花密集,果序肉質(zhì);雄花序下部(通常很短一部分)不育,上部(大部分)能育,果時平臥?;▎涡?,無花被。
雄蕊(在不育花中無花藥)2-6,無柄,倒圓錐狀角棱形,伸至藥隔基部,靠近頂部短裂,花粉粉末狀。雌花:子房倒卵圓形或卵圓形,2-多室;胚珠倒生或半倒生,上升或直立,珠柄長,多數(shù)成二列著生于中央的一角,或少數(shù)(4-1)著生于室基;柱頭無柄,半球形或有時2裂。漿果密接,室壁紙質(zhì),透明。種子每室多數(shù)、少數(shù)或單一,承以直立珠柄,卵圓形、長圓形或橢圓形,直立,外種皮肉質(zhì),厚,通常種臍寬,種阜有時不明顯,種皮稍厚,有條紋。胚具軸,幾與種子等長,有稍厚的胚乳。2
生長習(xí)性喜林芋屬植物具攀援性 , 在自然狀態(tài)下 , 多生長在林下, 依靠氣生根攀附其它植物向上生長。具攀援性的種類只有在用氣生根附著在其它植物上時, 才能迅速生長, 如無附著物, 則生長明顯減慢。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格。喜半蔭。 多數(shù)種類對最低溫的要求是10℃。在溫室條件下, 一些種類較容易開花, 有看起來像海芋一 樣的佛焰苞和白色的肉穗花序。有時開花預(yù)示著死亡, 也有可能表明植物生長良好。坐果后可以將花去掉, 因?yàn)楣麑?shí)一般不可能成熟 。1
栽培技術(shù)溫度: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 常年最適溫度是20 一 30℃ 。
濕度:北方地區(qū)春、夏、秋三季空氣相對濕度較適宜, 但在北方的冬季, 室內(nèi)加溫期間, 空氣濕度很低 , 應(yīng)設(shè)法在植物周圍增加空氣濕度。如果沒有加濕器, 每天至少應(yīng)用水噴灑植物葉片1 一 2次, 或者稍微降低溫度, 可增加相對濕度, 因?yàn)槔淇諝獗葴嘏諝夂休^多的水蒸氣 , 老葉片就不會很快干枯。
光照:喜林芋在自然生境中, 它們攀附其它植物生長 , 在森林中生長在較高位置 , 喜充足的散射光照條件。具 花斑的品種更需要良好的光照條件。
澆水:喜林芋不能放置在室外用水龍頭澆 水 , 最好的辦法是在室內(nèi)用微溫的水來澆。 有條件的最好經(jīng)常用貯存的雨水或軟化的水來澆灌喜林芋。當(dāng)前許多自來水中含有的礦物質(zhì)和其它有害物質(zhì)( 如漂白粉 ) 對植物的根系生 長不利 , 還會在葉上留下白色的痕跡 。 喜林芋屬植物的根系不適應(yīng)溫度的劇變 , 不宜用自來水直接澆灌植物 。
施肥:植株生長期間每兩周施一次比較稀薄的液肥, 進(jìn)行葉面噴肥效果更好。冬季溫度低 , 植株生長緩慢 , 可不必施肥。盆栽基質(zhì)和換盆含有較多鈣質(zhì)和質(zhì)地板結(jié)的土壤不宜種植喜林芋。 在標(biāo)準(zhǔn)的泥炭土上能夠正常生長 , 如加入松針土和腐熟的牛糞, 會更利于植物的生長。
栽培:容器要排水良好 , 每年春季換盆一次。 植株較小的種類 ( 如金圓葉喜林芋 ) 可以在吊藍(lán)中栽培。 喜林芋水栽也能良好生長。
繁殖方法:溫室栽培的喜林芋屬植物可 以開花 , 但果實(shí)不容易成熟。 如果要播種繁殖 , 則需要從國外進(jìn)種子 , 喜林芋屬植物的種子比較容易萌發(fā)。 在實(shí)際栽培中 ,播種繁殖很少采用 , 因扦插很容易成活。每根插條有1 一 2 節(jié) , 平埋在沙中 , 在20 一30℃ 條件下 , 很好生根。 個別種難生根,可空中壓條繁殖, 特別是對基部光禿的植株比較 適合。 空中壓條的枝條生根后 , 即可在生根處將枝條切下 , 栽種到花盆中管理。 對于節(jié)間短不 產(chǎn)生分葵的種類 , 如春芋、 戰(zhàn)神喜林芋等 , 可采用截頂扦插法 ,即去頂后促進(jìn)分芽, 再用新生芽進(jìn)行扦插繁殖。
病蟲害:在溫室條件下栽培, 喜林芋屬植物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偶爾受介殼蟲危害 , 可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灑。葉片發(fā)黃一般是澆水過多引起的。光照過強(qiáng) , 會引起日灼 , 在栽培中應(yīng)注意遮陰。1
下級分類金葉喜林芋
Philodendron andreanum
攀援植物。莖草綠色,圓柱形,粗壯,下部具白色條紋,節(jié)間長2厘米。鱗葉膜質(zhì),變紅色,舟狀抱莖。葉柄扭轉(zhuǎn),直立,腹面平坦,長50厘米以上,下部粗2厘米,漸細(xì);葉片革質(zhì),鮮綠色,發(fā)亮,帶金黃色;幼葉赭黃色,邊緣透明,于扭曲葉柄的最上部突然反折,長60-80厘米,寬達(dá)25厘米,心狀長圓形,前裂片狹長圓形,先端長漸尖,后裂片遠(yuǎn)短于前裂片,偏斜,鈍,基部銳尖,I級側(cè)脈白色,斜伸,近邊緣時弧曲,3-4對基生,7-8對從中肋伸出。
我國臺灣栽培供觀賞。原產(chǎn)哥倫比亞。3
粗糙喜林芋
Philodendron asperatum
攀援植物。莖節(jié)間長10厘米,粗1-1.6厘米。葉柄半圓形,腹面下凹或具槽,大都向頂部密被小疣,長35-50厘米,上部粗5-6毫米;葉片暗綠色,心狀卵形,長35-48厘米,寬20-30厘米,后裂片半卵形,為前裂片長的1/3-1/4,多少內(nèi)傾,彎缺深,前裂片向上漸狹,通常先端具短尖頭,I級側(cè)脈粗壯,基生的4-7對,由中肋伸出的7-8對,其間、有II級側(cè)脈1條?;ㄐ虮L4-6厘米,有不連續(xù)的白色條紋。佛焰苞長12-14厘米,管部和檐部分異明顯,鮮綠色,背面紅色,內(nèi)面蒼白帶淡黃色;檐部長約3厘米,先端長錐狀凸尖,背面紅色,內(nèi)面淡黃色。肉穗花序具短梗,圓柱形;雌花序長8-10厘米,與雄花序等粗。雌蕊圓柱形,長2毫米,粗1毫米,柱頭盤狀,白色,子房4-5室,胚珠2列。漿果有種子多數(shù),長橢圓形,蒼白黃色。
我國臺灣有栽培。原產(chǎn)巴西。4
紅苞喜林芋
Philodendron erubescens
攀援植物,分枝節(jié)間淡紅色,長3-8厘米,粗1厘米。鱗葉肉質(zhì),紅色,背面有2條龍骨狀突起,長7-10厘米。葉柄腹面扁平,背面圓形,長15-25厘米,粗7-10毫米;葉片紙質(zhì),伸長的三角狀箭形,長15-25厘米,寬12-18厘米,基部心形,前裂片三角形、半圓形或半卵形,后裂片三角形,I級側(cè)脈4對基出,II級側(cè)脈多數(shù)?;ㄐ虮L6-7厘米。佛焰苞外面深紫色,內(nèi)面胭脂紅色,兜狀舟形,管部卵圓形,長7-8厘米;檐部短卵形,長7厘米,寬4-5厘米,具長約5毫米的尖頭,肉穗花序具長約3毫米的梗,雌花序圓柱形,長5厘米,粗1.5厘米,雄花序長10厘米,向上略細(xì)。雌蕊倒卵圓形,8室,長約1.5毫米,柱頭盤狀。雄花通常有雄蕊3。花期11-1月。
廣州栽培。原產(chǎn)哥倫比亞。為美麗的觀賞植物。5
心葉喜林芋
Philodendron gloriosum
攀援植物。莖懸垂,節(jié)間綠色,長4-6厘米,粗1.5-2厘米。鱗葉紫紅色,無龍骨,長10-15厘米,長期宿存。葉柄下部綠色,上部和葉片中肋及I級側(cè)脈紅色,飾以縱長的白色條紋,半圓柱形,長20-30厘米,粗6-8毫米;葉片薄紙質(zhì),表面暗綠色,邊緣紅色,背面蒼白色,心狀卵形,長15-25厘米,寬12-20厘米,后裂片近半圓形,長3-5厘米,寬6-9厘米,彎缺銳尖,前裂片先端為彎拱的線形,狹漸尖,長為后裂片3.5-4倍,I級側(cè)脈:基生的3-4對,從中肋兩側(cè)生的3-4對,II級側(cè)脈斜伸,細(xì)弱。
我國臺灣栽培于園庭供觀賞。原產(chǎn)哥倫比亞。6
箭葉喜林芋
Philodendron sagittifolium
大型攀援植物,節(jié)間長3-5至10厘米,粗2.5-3厘米。鱗葉長線狀披針形,具兩條龍骨狀突起。葉柄長30-40厘米,基部粗1.5厘米,背面圓形,兩側(cè)具寬鞘;葉片近革質(zhì),長圓狀箭形,長30-50厘米,寬12-20厘米,后裂片半長圓形,裂彎深,長7-10厘米,寬與長近相等,前裂片長圓狀三角形,向上漸狹,中肋粗,I級側(cè)脈4對,斜伸,基出脈2-3對?;ㄐ虮L5-8厘米。佛焰苞管部外面綠色或邊緣淺白色,內(nèi)面紫紅色,長圓形,長4-6厘米;檐部白色,先端具短尖突,長5-6厘米。肉穗花序無柄,雌花序淺黃色,圓柱形,長2.4-2.8厘米,粗1厘米,雄花序白色,長7-8厘米。子房長圓形,長2毫米,粗1毫米,5-7室。雄花有雄蕊3-4。漿果污黃色,倒卵圓形,長3.5毫米;種子黃色,橢圓形,長約1毫米。
廣州栽培。原產(chǎn)墨西哥。為熱帶地區(qū)常見的栽培觀賞植物。7
三裂喜林芋
Philodendron tripartitum (Jacq.) Schott
附生或地生藤本。莖節(jié)間長5-12厘米,粗1-1.5厘米。鱗葉長披針形,脫落。葉柄圓柱形,長20-30厘米,下部粗1.2-1.6厘米,向上漸細(xì);葉片薄革質(zhì),淡綠色或黃綠色,3深裂,裂片近相等,長15-25厘米,寬4-7厘米,中裂片長披針形,先端具短凸尖,側(cè)裂片極不等側(cè),先端略鈍;中肋粗,前裂片I級側(cè)脈2對,上升,側(cè)裂片外側(cè)有側(cè)脈4,內(nèi)側(cè)1-2。花序柄單生,短,長3-5厘米,粗5-8毫米。佛焰苞微白色或白綠色,向上變黃色,管部長圓形,長3-4厘米;檐部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短漸尖,長5-6厘米,寬約3厘米。肉穗花序具長2-4厘米的梗,指狀;雌花序長3-4厘米,粗8-10毫米,雄花序長3.5-5厘米,粗與雌花序近相等,向上略細(xì)。雌蕊圓柱形,長1.5-1.8毫米,7-11室,每室胚珠1-2,柱頭小,圓形,漿果鮮紅色。
北京、福建、廣東常栽培于蔭棚或溫室內(nèi)供觀賞。原產(chǎn)拉丁美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