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核桃樹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核桃樹,又名胡桃樹,屬胡桃科植物,品種分為野生山核桃和人工嫁接改良品種核桃。原產(chǎn)于中亞地帶,中國各地均有種植,一般選擇種植人工改良后的品種,因為改良后的品種要比野生的品種產(chǎn)量高,殼薄,俗稱泡核桃。野生的殼厚、個大、油多等特點,吃起來較香,俗稱鐵核桃。胡桃樹可作道路綠化的防護林;由于其木質(zhì)堅韌、富有彈性,也是工業(yè)中使用的上等材料;核桃殼可以加工成藝術(shù)品。核桃同扁桃、腰果、榛子在國際市場上被并稱為“四大堅果”。核桃樹適應(yīng)于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氣候溫暖涼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起源1972年發(fā)現(xiàn)磁山文化遺址,在磁山遺址發(fā)掘的灰坑中,發(fā)現(xiàn)兩座坑底部有樹籽堆積層,可辨認的有榛子、小葉樸和胡桃。

胡桃就是如今的核桃,以往認為核桃是漢代張騫通西域時傳入內(nèi)地的,磁山遺址胡桃的出土,證實7000多年前這一帶就有種植。

分布范圍國外分布于美洲溫帶至亞熱帶、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1

國內(nèi)分布于華北、西北、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

生長環(huán)境性喜溫暖、怕霜凍。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帶的核桃樹,花期為5月,果期為10月。

喜肥沃濕潤的沙質(zhì)壤土,常見于山區(qū)河谷兩旁土層深厚的地方。1農(nóng)業(yè)種植一般在海拔2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

形態(tài)特征核桃樹,成樹樹干就品種不同,其高度一般在2~10米,高者或有十幾米;樹冠廣闊;樹皮幼時灰綠色、老時則灰白色而縱向淺裂;小枝無毛、具光澤、被盾狀著生的腺體,灰綠色、后來帶褐色。

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25~30厘米,葉柄及葉軸幼時有極短腺毛及腺體;小葉通常是5~9枚,稀3枚,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形,長約6~15厘米,寬約3~6厘米,頂端鈍圓或急尖、短漸尖,基部歪斜、近于圓形,邊緣全緣或在幼樹上者具稀疏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側(cè)脈11~15對,腋內(nèi)具簇短柔毛,側(cè)生小葉具極短的小葉柄或近無柄,生于下端者較小,頂生小葉常具長約3-6厘米的小葉柄。

雄性葇荑花序下垂,長約5~10厘米、稀達15厘米。雄花的苞片、小苞片及花被片均被腺毛;雄蕊6~30枚,花藥黃色,無毛。雌性穗狀花序通常具1~3(~4)雌花。雌花的總苞被極短腺毛,柱頭淺綠色。

果序短,杞俯垂,具1~3果實;果實近于球狀,直徑4~6厘米,無毛;果核稍具皺曲,有2條縱棱,頂端具短尖頭;隔膜較薄,內(nèi)里無空隙;內(nèi)果皮壁內(nèi)具不規(guī)則的空隙或無空隙而僅具皺曲。1

品種分類秋子核桃一種野生核桃,主要產(chǎn)在東北。特征是有明顯的六條楞。

注:主要用于低端的文玩核桃,價格不高,但也比食用的稍貴。

麻核桃半野生核桃,主要在華北的山西河北一帶。具體品種很多,是主要的文玩核桃品種。

注:基本全部用于文玩,價格非常貴。

果核近于球狀,頂端具尖頭,有8條縱棱脊,其中2條較凸出,其余不甚顯著,皺曲;內(nèi)果皮壁厚,具不規(guī)則空隙,隔膜厚,亦具2空隙。
產(chǎn)北京郊區(qū)南口和夏口、河北北部。木材堅硬,可作軍工用材。2

鐵核桃南方的核桃品種,表面近似花生皮樣的紋路,就是一個個小坑組成的紋路,這個估計就是你買的那種,奸商多用這個冒充,原因是皮厚分量沉壓秤,外形也最接近食用的品種。也有奸商在食用品種里少量混雜這個的,留心提防。

注:個大的品相好的用于低端文玩核桃,小的基本生火,或被奸商用來騙人。

棉核桃適合食用、榨油的品種,皮薄,仁大,表面較平整,紋路很淺。

山核桃果核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有時略側(cè)扁,具極不顯著的4縱棱,頂端急尖而具1短凸尖,20-25毫米長,直徑15-20毫米;內(nèi)果皮硬,淡灰黃褐色,1毫米厚;隔膜內(nèi)及壁內(nèi)無空隙;子葉2深裂。4-5月開花,9月果成熟。

產(chǎn)于我國浙江和安徽。適生于山麓疏林中或腐殖質(zhì)豐富的山谷,海拔可達400-1200米。 果仁味美可食,亦用以榨油,其油芳香可口,供食用,也可作配制假漆;果殼可制活性炭;木材堅韌,為優(yōu)質(zhì)用材。 3

主要價值作用核桃樹冠雄偉、樹干潔白、枝葉繁茂、綠蔭蓋地,在園林中可作道路綠化有防護作用。

核桃樹木質(zhì)堅韌、富有彈性、紋理細膩、色澤美觀,俗稱假楸木,是軍工和家具行業(yè)使用的上等材料。

工藝價值核桃殼可以加工成藝術(shù)品且美觀,其殼質(zhì)堅硬、不易變質(zhì)。1

種植栽培播種8~9月果熟后采種,脫皮、晾干、干藏。3月中旬將種子用冷水浸泡2~3天,撈出后混濕沙,堆于向陽處。高30~35cm,上面蓋l0cm厚的濕沙,每天灑水1次保持濕潤,晚間蓋草簾或薄膜保濕保溫,10~15天果殼開裂、露白即可播種。每天挑選1次,分批播種,播種時應(yīng)足墑播種。

先按行距40~50cm開溝,株距按15~20cm點播,點播時兩條合縫線平行于地面,深度以果上距地表3~5cm為宜,覆土后壓實保墑,播種量100kg/畝左右,產(chǎn)苗量7000~8000株/畝。

嫁接嫁接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首先采集接穗,3月中旬在芽即將萌動時,采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作接穗,采后分品種進行濕沙貯藏,4月上旬待核桃砧木芽萌動開始嫁接。砧木要求粗度在1.5cm左右,距地面10cm處進行嫁接。

核桃嫁接時有傷流,不易成活,嫁接前12小時內(nèi)必須在根際部刻傷至木質(zhì)部“放水”,再行劈接或插皮接,接后用塑料條綁緊傷口,接穗上端用漆涂抹防止水分蒸發(fā)。成活后及時除萌松綁,松綁時間以新稍生長20cm以上時進行為宜。待嫁接苗長至40cm左右時,用小竹桿或木棍固定,以防風折。

種植管理栽植時間在3月下旬萌芽前后,栽植1~2年生苗木成活率高,栽后應(yīng)澆透水,并加強水肥管理,經(jīng)常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在6-7月注意防治病蟲害。生長期應(yīng)進行修枝,干高保持在3m以上。落葉后不可剪枝,否則易造成傷流,影響樹木長勢。

栽植時間落葉果樹一般以冬季為宜,常綠果樹以春季為宜,定植時要做到規(guī)格化,達到橫豎成行。定植時嫁接口應(yīng)露在地面,根系要伸展,然后培土、踏實、灌水,水滲后再封穴,以利保水。

樹體高大核桃樹壽命長,上百年的大樹仍能保持較高的產(chǎn)量。樹體高大、枝粗葉茂,一株大核桃樹的冠徑可達10余米,占地面積100~200平方米。4

核桃混交林模式核桃樹與泓森槐混交林模式

核桃樹與泓森槐、楊樹混交林,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達到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

根據(jù)植物喜光與耐蔭,樹根扎根的深度,植物生長周期以及嗜肥性的特性進行不同混合搭配,從而達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分配不同層的光照,水分和養(yǎng)分。;混合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林內(nèi)光照減弱,水分蒸發(fā)減少,可以形成林內(nèi)的小氣候 混合林的根系更加發(fā)達,在保持水分和防風固沙的效果會更加;混合林葉冠層厚,枯落物比較多,單位面積落葉更多,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混合林品種多,生境比較好,病蟲害的天敵比較多,從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蟲害的繁殖和傳播;由于混交林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火災的危險系數(shù)更低;混交林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助下,主干可以長的更加通值、圓滿,干材質(zhì)量更好。

種植方法園地選擇核桃的適應(yīng)性較強,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一般海拔500-1500米,年平均氣溫9~16℃,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沙壤土或含石灰質(zhì)土,PH6.5-7.5,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種植。土壤過粘、過濕,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栽植。核桃為喜光果樹,要求光照充足,在山地建園時應(yīng)選擇南向坡為佳。

精細整地整地是提高核桃栽培成活率和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整地時間一般在造林前半年進行。整地方式可根據(jù)核桃園立地條件選擇:一般坡度在10度以下或平地,采用全面整地,進行翻耕;坡度10-20度,采用反坡梯地整地。即根據(jù)栽植的株行距,隨坡的走勢修成反坡梯地;坡度大于20度,用魚鱗坑整地。即在栽植點修成小平臺,下面用石塊砌坎。同時,按栽植密度,在整好的園地挖栽植坑,一般要求1米見方,挖坑時土壤分層放置,將表土與農(nóng)家肥、綠肥、農(nóng)作物秸稈分層或混合填入坑。

樹苗防寒由于核桃樹苗枝條髓心大、含水量高,所以抗寒能力較差,在比較寒冷、干旱的地區(qū)容易遭受凍害,造成枝條干枯。因此為了保證核桃幼樹的正常生長,冬季防寒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培土防寒在核桃苗木的基部30公分范圍內(nèi)培一土堆,這樣可以有效增加根系土壤的保護層厚度,就像給它多穿件棉衣,從而達到防寒的效果。

埋土防寒對裸露在室外不能安全越冬的1至2年生幼苗,可將整個樹體向一側(cè)彎曲,并附上30至40公分厚的土壤,也可達到保溫防寒的作用。

涂白防寒通過對幼苗樹干涂白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樹干陰陽面的溫差,防寒效果非常好。常用涂白劑配方:用食鹽、生石灰,清水按1:12:30的比例配制,配制中可適量加入黏著劑以增加其涂抹效果。

包裹防寒這種方法作為傳統(tǒng),效果也最直接。即用秸稈或塑料薄膜包裹樹干,達到防寒的效果。

病蟲及防治核桃枝枯病該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枝干枯死。一般植株受害率20%左右,重者可達90%,該病主要影響樹勢生長和產(chǎn)量。

病害癥狀是1~2年生枝梢或側(cè)枝受害后,從頂端向主干逐漸干枯,葉片黃化脫落??葜ι袭a(chǎn)生密集小黑點,濕度大時,流出粘液,并形成黑色瘤狀突起。病菌在病枝上越冬,通過傷口侵入,該病只危害弱樹。

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枝,集中燒毀;防治時間和使用的藥劑同核桃炭疽病的防治。

菌核性根腐病菌核性根腐病又叫白絹病,多危害一年幼苗,使其主根及其側(cè)根皮層腐爛,地上部枯死,甚至全部死亡。

1.**病害癥狀:**高溫、高濕時,苗木根頸基部和周圍的土壤及落葉表面有白色絹絲狀 菌絲體產(chǎn)生,隨后長出小菌核初為白色后轉(zhuǎn)為茶褐色

2.**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在病株殘體上及土壤越冬,多從幼苗頸部侵入,遇高溫,高濕時發(fā)病嚴重,一般5月下旬開始發(fā)病,6~8月為發(fā)病盛期,在土壤黏重,酸性土或前作蔬菜,糧食等地塊上育苗易發(fā)病

3.防治方法

(1)選好圃地,避免病圃連作,選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位圃地,在多雨區(qū)采用高苗床育;

(2)晾土或客沙換土,換土可每年一次,一般1~2次見效;

(3)種子消毒及土壤處理,播前用50%多菌靈粉劑0.3%拌種,對酸性土適當加入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酸度,可減少發(fā)病,此外,用1%硫酸銅或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澆灌病樹根部,在用消石灰撒入苗頸基部,或用代森氨水劑1000倍液澆灌土壤,對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

**注:**病害有炭疽病、蟲害有蚜蟲、天蛾類食葉害蟲。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