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蒲瓜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形態(tài)特征

蒲瓜全株密生軟毛,具卷須,能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細鋸齒緣,有雄性雌性之分,同株雌雄異花,夜開性,通常在傍晚開花,翌日早晨凋謝,花冠白色。123

淺根系,側(cè)根較發(fā)達,主要分布在表土20厘米內(nèi),根的再生力弱。莖蔓生,中空,上被白色茸毛,蔓長3~4米以上。卷須分叉。分枝力強,莖節(jié)易生不定根。單葉互生,心臟形或腎臟形,淺裂,葉緣有尖齒,葉柄長,頂端具腺體兩枚,被茸毛。雌雄異花同株,單花腋生,偶有兩性花。雌雄花萼片和花瓣各5,被柔毛。雄花,雄蕊3,花藥合生成頭狀; 雌花花柱短,柱頭3,膨大,2裂,子房下位。瓠果,扁圓,長圓或有束腰等形狀,嫩果綠色。果肉白色肉質(zhì),胎座發(fā)達。老熟果肉變干,外皮堅硬,黃褐色,茸毛逐漸消失。單果重1~3公斤; 種子卵形,扁平,白色,千粒重125克左右。4

主要分類

蒲瓜依果型可分為7類,包括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原產(chǎn)于熱帶亞洲、北非。

蒲瓜分為大葫蘆與小葫蘆,前者可做鮮食用而后者純?yōu)橛^賞。

藥用價值食物功效

【性味功用】性平、滑,味甘,具有清心熱、潤心肺、除煩渴、利小腸、利水消腫、通淋散結(jié)等功效,適用

于消渴、煩熱、黃疸、水腫、熱毒瘡瘍、淋病、癰腫等癥。

【宜忌】陽虛或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多食。

【本源】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有效成分】每100克葫蘆瓜中含蛋白質(zhì)0.7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2.8克,粗纖維0.8克,灰分0.5克,水分95.5克,鉀87毫克,鈣16毫克,磷15毫克,鐵0.5毫克,鋅0.14毫克,鈉0.6毫克,鎂7毫克,錳0.08毫克,銅0.04毫克,硒0.49微克,胡蘿卜素40微克,維生素B1 0.02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尼克酸0.5毫克。

養(yǎng)療便方

1、消暑生津清肝明目。

取蒲瓜1~2個(約600克),夜來香花25克,先將葫蘆瓜洗凈,連皮切成厚塊;夜來香花去蒂,用鹽水洗凈;將葫蘆瓜、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半小時,再下夜來香花,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2、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

取蒲瓜1~2個(約750克),燈芯花10扎,先將葫蘆瓜洗凈去蒂,切厚片;燈芯花洗凈;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半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3、利尿祛濕,治糖尿病

取鮮蒲瓜1~2個(約500克),玉米心、玉米須各50克,陳皮少許。先將葫蘆瓜洗凈削皮,切成塊狀;玉米心、玉米須、陳皮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栽培技術(shù)

1、培育壯苗。

長江流域利用日光溫室、大棚等保護地栽培可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種,用電熱溫床和塑料營養(yǎng)缽育苗;早春露地栽培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大棚或小拱棚育苗;延秋栽培可在8月上、中旬播種,利用遮陽網(wǎng)遮蔭育苗。整個苗期應(yīng)控制好溫度和水分,防止幼苗徒長,培育健壯幼苗。

2、整地施肥。

蒲瓜對基肥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保水保肥力強,排灌良好。土地要深翻,結(jié)合整地筑畦,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667㎡施腐熟豬糞1500kg、人糞尿500kg、過磷酸鈣25kg 、進口復(fù)合肥100kg。

3、適時定植。

幼苗具2~3片真葉時,即可定植。早春氣溫較低,應(yīng)搶冷尾暖頭天氣于晴天下午定植。畦寬1.33m,每畦定植2行。保護地栽培株行距為40x50cm,每667㎡定植2500~2700株;露地栽培株行距50×60cm,每667㎡定植1600-1900株。

4、不同栽培方式幼苗處理。

早春保護地栽培可用乙烯利處理促進主蔓結(jié)瓜。方法是在瓠瓜幼苗6葉1心及9葉1心時期,用160mg/kg乙烯利(40%乙烯利原液lml兌水2.5 )各噴灑幼苗1次,每次用藥液量40~50kg。這樣主蔓從10~11節(jié)開始著生雌花,可達到提早結(jié)瓜目的 留20%植株不噴乙烯利,任其自然開雄花,以供人工授粉用。露地早熟栽培及延秋栽培可在幼苗9~10片真葉時摘心,促進側(cè)蔓早結(jié)瓜。

5、插架整枝及人工輔助授粉。

瓠瓜蔓長30-40cm時應(yīng)及時插架材,可搭人字架或花架,并及時綁蔓上架。早春保護地栽培因無昆蟲活動,應(yīng)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時間為下午5時以后或清晨8時以前,摘取當天開放的新鮮雄花,去掉花瓣,將花粉均勻涂抹在雌花柱頭上。植株摘心后,側(cè)蔓發(fā)生較多,應(yīng)留2~3條健壯側(cè)蔓上架,剪去多余側(cè)蔓,避免植株無效消耗養(yǎng)分。

6、肥水管理。

蒲瓜追肥應(yīng)根據(jù)植株生長勢而定,如植株生長勢旺盛,基肥充足,可減少追肥次數(shù)或不追肥。如植株生長勢弱,則應(yīng)及時追肥。一般在定植成活后,施提苗肥1次,摘心后施分蔓肥1次,果實迅速生長期施果肥1次,每采收2—3批后,應(yīng)追肥1次。

蒲瓜追肥可采用50kg 稀薄人糞尿加100g尿素或1%三元復(fù)合肥溶液交替使用,還可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追施葉面肥,以補充養(yǎng)分,增強植株抗性。瓠瓜既不耐旱,又怕漬,因此,干旱時及果實膨大期應(yīng)勤于溝灌“跑馬水”,注意切忌大水漫灌,并及時排除積水。

7、及時采收

蒲瓜的雌花開花授粉后10-15天,果皮和胎座組織柔軟多汁,此時品質(zhì)最好,是商品瓠瓜采收最適時期,應(yīng)及時采收,以促進后續(xù)瓜的正常生長,避免出現(xiàn)畸形瓜。

8、病蟲害防治。

早春保護地栽培應(yīng)注意經(jīng)常通風換氣,防止棚內(nèi)因濕度過大而發(fā)病。瓠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等。霜霉病和疫病可用甲霜靈或百菌清防治,炭疽病用可殺得2000型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銹寧或三唑酮防治。瓠瓜的蟲害主要有蚜蟲、黃守瓜、瓜絹螟、斜紋夜蛾等。蚜蟲傳播病毒病很快,應(yīng)及時防治蚜蟲,可用樂果或一遍凈防治。黃守瓜、瓜絹螟、斜紋夜蛾可用菊酯類農(nóng)藥防治。5

植物文化

古代文獻的記載里《詩·小雅》有“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詩·邶風》“匏有苦葉,濟有涉深”,《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國語·魯語》“苦瓠不材,於人共濟而已”。《說文解字》稱“匏”屬包部,“瓠”屬瓜部,而兩字互訓(xùn)?!稗?,瓠也,從包從夸聲。包取其可包藏物也。薄交切”,“瓠,匏也,從瓜夸聲。凡瓠之屬皆從瓠。胡誤切”??梢婐懈?、苦兩種,而匏有味苦不能食者,瓠與匏若非所指相同,則必定有分類或種屬關(guān)系。后世諸家有以味別言之,如《詩集傳》“匏,瓠也。匏之苦者不可食,特可佩以渡水而已”;也有以形別言之,如《埤雅》“長而瘦小曰,短頸大腹曰”。而《說文解字》并未加以區(qū)分,所以對其區(qū)別暫且存疑。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為主體,通常一個文字就是一個詞語的書面形式,因此就上述植物史、文獻記載兩方面,無論是從外形、性狀、生產(chǎn)期、基本區(qū)分等各方考察,現(xiàn)代“蒲瓜”與當時的瓠、匏的特征一致就絕非巧合了。

從語言的內(nèi)部形式考察?!墩f文解字》“匏,從包從夸聲。薄交切”,“匏”中古為并母肴韻開口平聲,上古屬幽部,鄭張尚芳擬音為*bruu。而“夸”中古為溪母麻韻合口平聲,上古屬魚部,鄭張尚芳擬音為*k??raa。幽部主元音為后高圓唇的[u],魚部主元音為前低非圓唇的[a],此兩元音與[i]構(gòu)成發(fā)舌面元音時舌頭在口腔中活動的極限,區(qū)別性也最大,不可能存在旁轉(zhuǎn)、對轉(zhuǎn)或旁對轉(zhuǎn)的押韻現(xiàn)象。而“包”依《說文解字》“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于子……布交切”,即“胞”之初文,上古亦屬幽部,鄭張尚芳擬音作*p?ruu,與“匏”僅有聲紐的輕濁交替,韻母完全相同。筆者根據(jù)音韻知識認為許慎析“匏”從夸得聲當誤,“包”才是該字兼表義之音符。

“包”篆體為,像懷未成形之子于器,無疑為子宮。文字形體直觀地反映了語詞所對應(yīng)的客觀事物的形狀和功能?!鞍钡脑x應(yīng)該是“胚胎”、“生育”,作為客觀事物的“匏”(即蒲瓜)因為擁有巨大的容量、為數(shù)眾多的種籽、酷似孕育胎兒的子宮形以及頑強的繁殖力、生命力同樣具有“繁殖、滋育”的聯(lián)想特征。聞一多先生在其著名的《伏羲考》一文中就通過語音訓(xùn)詁指出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即“匏瓠”,女媧即是“匏瓜”,足見“匏”是基于“包”原生意義孳乳出的同源詞,其“語義共象”即“飽滿、繁殖、滋育”。又見“瓟”,《廣韻》作薄交切,平肴并。《楚辭·劉向》“莞芎棄于澤洲兮,瓟瓥蠹于筐簏”,王逸的注是“瓟,匏也”,此處可視為造字的另一種角度,取“包”之聲符,加之以“瓜”增加區(qū)別性特征和類別歸屬。

作為有書面形式的文字,“匏”完成了語音的歷史演變。但是在方言中,或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匏瓜是一種極常見的蔬菜而使記錄該物的詞語成了常用的基本詞匯。在缺乏書面形式制約的情況下,這種基本詞匯的語音常常具備傳統(tǒng)守舊的特點,即,語音演變的滯后性。在“匏”的讀音已迥異于古讀時,大家就采用了一個音近的字來加以記錄,再隨著漢語雙音節(jié)化的發(fā)展,昔者“匏”變成了今之“蒲瓜”。

食用方法炒豬肝

原料:蒲瓜一根,約500克,豬肝一盒約350克。紅辣椒一個,蒜三瓣,鹽一勺,雞精一勺。料酒兩勺,油三勺,玉米粉一勺,胡椒粉少許,水500升。

做法

1、將蒲瓜刨去皮,切片。豬肝也切片(不用太?。?然后用料酒,半勺鹽,半勺雞精,玉米粉腌上十分鐘。辣椒,蒜瓣切片。

2、取一大鍋,放入450毫升的水,燒開,放入豬肝,滾半分鐘,撈出備用。

3、鍋下油,將辣椒蒜片放入炒香,加入蒲瓜,炒三分鐘,加小半碗水,煮5分鐘。

4、將豬肝下鍋,加鹽,雞精,胡椒粉。煮三分鐘,嘗一塊豬肝,熟了即可。

蒲瓜蛤蜊

材料:蒲瓜400公克,蛤蜊150公克,姜絲6公克,原味高湯1杯,鮮雞晶1/5小匙

做法:

1、瓜削皮切塊狀;蛤蜊吐砂,刷洗干凈,備用;

2、將作法1的蒲瓜塊、姜絲入鍋煮至沸騰,放入鮮雞精調(diào)味;

3、于作法3中加入作法2的蛤蜊肉即完成。


  

蠶豆米燒

材料:蒲瓜1個,蠶豆米適量,糖適量,醬油適量,生抽適量,鹽,胡椒粉

做法

1、蒲瓜去皮洗凈切成滾刀塊,蠶豆米洗凈備用。

2、鍋里熱油,放蠶豆和蒲瓜一起煸炒,然后放除了胡椒粉以外的所有調(diào)料,再加些水,燒至蒲瓜軟爛,蠶豆米開花時,再放胡椒粉,煸炒一小會即可。

小訣竅:1、蒲瓜要燒到軟爛才好吃,用揚州話就是“sun”(第二聲)。

蒲瓜食療作用:

蒲瓜性平,味甘淡;入肺、脾、腎經(jīng);
  具有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jié)的功效;
  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渴,瘡毒,黃疸,淋病,癰腫等病癥。

蒲瓜可以做的美味菜肴有:番茄樹干蒲瓜湯、蒲瓜瘦肉海米鮮湯、家燒蒲瓜、蒲瓜絲餅等6

營養(yǎng)分析:

蒲瓜和葫蘆瓜對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與其他蔬菜相比,其營養(yǎng)價值較低。不過它們都含有一種干攏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干攏素,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發(fā)揮抗病毒和腫瘤和作用。因此,蒲瓜和葫蘆瓜一樣,宜于一般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