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小喬木,高5米,胸徑38厘米,嫩枝無毛或有稀疏微毛。葉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0-15厘米,寬4-7厘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深綠色,下面褐綠色,無毛,側(cè)脈7-8對,在上下兩面均明顯,葉柄長7-11毫米?;ò咨干蝽斏?,直徑4-6厘米,花柄長9-13毫米。苞片2,早落。2
萼片5片,倒卵形,長6毫米,外面無毛?;ò?-11片,倒卵形,長2.4-3.1厘米,無毛,基部近離生。雄蕊長1.2-1.7厘米,近離生。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1.5厘米,先端3裂。蒴果三球形,直徑3-4厘米,3爿裂形,果爿厚1毫米,種子近球形,直徑1.3-1.4厘米。2
近種區(qū)別該種與茶樹C. sinensis O. Ktze. 的區(qū)別在于花大,花瓣較多,花柄較長,與紫果茶C. purpurea Chang et Chen的分別,在于萼片無毛,果實較大,果皮較薄。2
|| ||
產(chǎn)地生境分布于中國大關(guān)、鹽津等地,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疏林。2
生長習(xí)性大樹茶適宜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有機質(zhì)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堿度PH值4.5~6.5為宜。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3
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溫度在攝氏十八度-二十五度。3
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qū),雨量充沛,云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3
主要價值葉可泡水飲用,并有消除疲勞、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等保健作用。
有益成分茶多酚
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一類可溶性成分,也是茶葉發(fā)揮其健康保健功效最主要的物質(zhì),最典型的代表是兒茶素(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發(fā)病幾率、預(yù)防癌癥、降血脂、減少體脂形成、抗菌、改變腸道菌群生態(tài)等多項功效。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時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狀態(tài)持續(xù)一個半小時。
茶色素
主要包括葉綠素、β-胡蘿卜素等,具有抗腫癌、延緩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
茶氨酸
能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和學(xué)習(xí)能力。對阿爾海默?。ɡ夏臧V呆癥)、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都有預(yù)防作用。
茶多糖
是一類成分復(fù)雜的混合物。茶多糖具有抗輻射、增加白細胞數(shù)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還能降血糖。民間流傳泡飲粗茶治糖尿病的實踐,主要就是發(fā)揮了茶多糖的作用。
Υ-氨基丁酸
在天然茶葉中含量不多,但茶葉經(jīng)加工后其含量大幅增加。Υ-氨基丁酸的主要功效是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故可輔助治療高血壓。它還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腦細胞的代謝能力,這有助于腦卒中(中風(fēng))、腦動脈硬化后遺癥等的康復(fù)治療。
茶葉文化中國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征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達到調(diào)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后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zhàn)國,茶葉已有一定規(guī)模。先秦《詩經(jīng)》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fēng)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yè)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xiàn)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