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歷史
山苦茶為什么在民間叫鶴鴿茶,關(guān)于此的傳說有兩個。一 是據(jù)說古代長有山苦茶地方的老百姓,只是上山時順便采山苦茶葉回來泡茶喝。 后來,相傳萬寧有一家民養(yǎng)有一只心愛的山鶴鴿鳥,這只鳥生了病,該農(nóng)民上東山嶺采摘山苦茶泡熱水給鶴鴿鳥喝,幾天后該鳥不但病愈,且活了很久,于是人們從此認識了此茶有保健功用,并取名為“ 鶴鴿茶”。 還有種說法是相傳古時東山嶺上鶴鴿鳥很多,嶺下有一個人常常上嶺捕捉鶴鴿鳥。 有一次,捕鳥人發(fā)現(xiàn)大鶴鴿鳥用一種樹葉子治好了一只幾天前奄奄一息的小鶴鴿鳥。 捕鳥人家里 小孩子正好有病,于是,他摘回這種葉子煮湯給自己孩子喝,幾天后孩子的病好 了。 捕鳥人用樹葉子給兒子治病的事不久便傳開了,村里人也學(xué)著捕鳥人用樹葉子治病,那種樹便被村人稱為鶴鴿樹。 后來,人們把鶴鴿樹葉子當茶喝,鶴鴿茶便被叫開了。不管山苦茶的傳說是否屬實,不管是誰最早發(fā)現(xiàn)了山苦茶,山苦茶是海南人民適應(yīng)與利用 當?shù)?自然環(huán)境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海南四季如夏的氣候條件,使得人民必須避免高鹽、 高油、 高醬的燥熱類食品,或選擇能夠去油解燥的保健佳品,海南山區(qū)野生的山苦茶便漸漸為當?shù)厝嗣裾J識并傳承。也許因為山苦茶分布的地域范圍限制,筆者在我國歷代藥學(xué)著作中未查見。民國 《感恩縣志》:“鶴鴿茶,生黎母山中。五月采之,蒸熟曬干,芳馥異常,可消食”。我國現(xiàn)代著名戲劇家和詩人田漢先生 1962 年在暢游萬寧東山嶺之后留下的一首膾炙人 口的詩篇“ 瓊州多勝地,此嶺獨巋然;羊肥愛芝草,茶好伴名泉。一詩句中的“ 好茶” 說的就是山苦茶。 有文獻考證 山苦茶為 《生草藥性備要》 和《本草求原》 中所記載“ 鶴鴿茶”,為誤考。《生草藥性備要 》 圖將“ 鶴鴿茶” 歸在山草部:“ 鶴鴿茶,味甘,香,性溫。 散熱毒,止咳嗽,理痰火。治蛇咬傷,又名蛇總管。 小葉的祛風,治咳嗽膨脹,小兒五瘡。 其根,止牙痛。又名金不換,又名紫背金?!?。這里的“ 鶴鴿茶” 應(yīng)為遠志科的草本植物華南遠志 ,稱大金不換;“ 小葉的” 為遠志科的草本小花遠志,稱小金不換?!侗静萸笤罚骸?鶴鴿茶,即紫背金牛,金不換”。3
原植物來源山苦茶名稱又名鷓鴣茶、禾姑茶、毛茶,分布在海南島、中印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島以及廣東南部少數(shù)幾個縣市。過去有一說法,認為山苦茶只生長于萬寧東山嶺,故民間有“東山嶺鷓鴣茶”之稱。實際上,山苦茶在海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多見于沿海山丘,以文昌銅鼓嶺和萬寧東山嶺出產(chǎn)的最為有名。山苦茶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 野桐屬 Mallotus 植 物 山 苦 茶 Mallotusfuretianus( Bail) Muell-Arg. 的干燥葉。關(guān)于山苦茶的拉丁學(xué)名,陳煥鏞先生( 1956) 在 其 所 主 編 的《海南植物志》( 第二卷) 中認定為 Mallotusfuretianus ( Bail ) Muell-Arg.;但在吳德鄰先生( 1994) 所主編的《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以及吳德鄰先生( 2003) 所主編的 《廣東植物志》( 第 五 卷) 中,其學(xué)名則已修訂為 Mallotusoblongifolius( Miq. ) Muell. Arg. 目前,在與山苦茶相關(guān)的已公開發(fā)表的研究論文中,這兩種學(xué)名均有使用,但以采用 Mallotus furetianus( Bail) Muell-Arg.這一學(xué)名的為多。因山苦茶在海南( 乃至全國各地)民間通常都稱之為 “鷓鴣茶”,而 “山苦茶”卻鮮為人知。筆者認為,應(yīng)該以采用吳德鄰先生修訂后的學(xué)名 Mallotus oblongifolius( Miq. ) Muell. Arg. 比較合適。但為了保持文獻上的一致,這里暫時采用山苦茶的學(xué)名 Mallotus furetianus( Bail) Muell-Arg. 。4
植物形態(tài)植物體干后有零陵香味;小枝被星狀短柔毛或變無毛,具顆粒狀腺體。
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長圓狀倒卵形,長5-15厘米,寬2-6厘米,頂端急尖或尾狀漸尖,下部漸狹,其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上部邊緣微波狀,上面無毛,下面中脈被星狀毛或柔毛,側(cè)脈腋有簇生柔毛,散生橙色顆粒狀腺體;羽狀脈,側(cè)脈8-10對;基部有褐色斑狀腺體4-6個;葉柄長0.5-3.5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毛,早落。
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頂生,長4-12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雄花(1-) 2-5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長約3毫米;雄花:花蕾卵形,長約1.5毫米,花萼裂片3枚,闊卵形,不等大,長約1.5毫米,無毛;雄蕊25-45枚,藥隔寬。雌花序總狀,頂生,長7-10厘米,苞片鉆形,長約2毫米,被毛,花梗長約2.5毫米;雌花:花萼佛焰苞狀,長約4.5毫米,一側(cè)開裂,頂端3齒裂,外面被星狀毛和疏生黃色顆粒狀腺體;子房球形,密生軟刺和微柔毛,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柱頭長4-5毫米,密生羽毛狀突起。
果:蒴果扁球形。直徑約1.4厘米,具3個分果爿,具3縱槽,被微柔毛和橙黃色顆粒狀腺體,疏生稍彎的軟刺;種子球形,直徑約5毫米,具斑紋。1
生境生于海拔200-1 000米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或林緣。1
分布山苦茶,又名鶴鴿茶、 禾姑茶、 毛茶。 山苦茶分布在海南島、 中印半島和蘇門答臘島。 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島以及廣東南部少數(shù)幾個縣市。 過去有一說法,認為山苦茶只 生長于萬寧東山嶺,故民間有“ 東山嶺鶴鴿茶” 之稱。 實際上,山苦茶在海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多見于沿海山丘,以文昌銅鼓嶺和萬寧東 山嶺出產(chǎn)的最為有名。山苦茶不僅是我國海南人民長期飲用的一種別樣茶,且在利膽方面具有顯著活性。3
山苦茶扦插繁殖技術(shù)材料山苦茶插穗采自五指山野外 1~2 年生的硬枝。扦插前將枝條先端去掉, 將枝條剪成帶有 2~3 個腋芽節(jié)段, 長度約為 10 cm; 枝條上端離芽節(jié) 1 cm處剪成平口, 下端離芽節(jié) 0.3~0.5 cm 處剪成斜口。扦插基質(zhì)選用河沙, 插前先用 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河沙進行噴灑消毒。 所用生理處理的實驗藥劑為根旺(2%萘乙·吲丁可溶性粉劑)、 吲哚-3-丁酸(IBA)和萘乙酸(NAA)。5
方法1、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種類及濃度對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響
扦插生根實驗在五指山市瓊州學(xué)院西校區(qū)的植物基地育苗蔭棚內(nèi)進行。 以 1~2 年 生的硬枝制作插穗, 用不同濃度(100、 400、 800 mg/L)的根旺、 IBA、 NAA、 IAA浸泡插穗基部, 時間均為0.5 h,以 清 水 為 對 照(CK)。 分 別 于 2009 年 3 月 30 日、2009 年 7 月 15 日扦插。
2、處理時間對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響
以 1~2 年 生 的 硬 枝 制 作 插 穗, 用 濃 度 為 800 mg/L IBA浸泡插穗基部, 時間分別為 0.5、 2、 8 h 。 分別于2010 年 3 月 30 日、 2010 年 5 月 10 日扦插。
3、插穗不同粗度對扦插生根的影響 將插穗
按其直徑的 0.2~0.4、 0.45~0.7、 0.75~1.0 cm 分為 3類, 分 別 在 濃 度 為 100、 400、 800 mg/L 的 根 旺、IBA、 NAA、 IAA 中浸泡基部, 處理時間均為 0.5 h。分 別 于 2010 年 3 月 30 日、 2010 年 7 月 15 日 扦插。 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排列, 每個處理 10 根插穗, 3 次重復(fù)。
4、扦插后每天根據(jù)天氣情況適時適量澆水, 晴天每天定時澆水 2 次(上、 下午各1 次), 陰雨天少澆或不澆。 插床濕度保持在 85%以上。
5、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分析
30 d 后統(tǒng)計各處理插條的生根數(shù)、 根長, 計算生根率、 平均生根數(shù)、平均根長。 用 SAS V9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5
結(jié)果與分析1、不同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種類及濃度對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響
不同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種類及濃度處理對山苦茶插條的生根率、 生根數(shù)及新根平均長的影響。 其中, 不同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類型對插穗生根率的影響差異顯著。 通過多重比較可看出, 3 種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根旺、 IBA、 NAA 的生根率與 IAA 及對照組間差異顯著。 其中根旺的平均生根率最高, 為 53.33%。 從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濃度的多重比較來看, IBA 的 3 種濃度處理的生根率差異不顯著, 隨濃度的升高, 生根率呈上升的趨勢, 本試驗中 800 mg/L 處理的生根率最高達60%,800 mg/L IBA 處 理 比 100 mg/L處理的生根 率提高了 13.33%。 在根旺處理組中,隨濃度的 升高,生根率呈先上 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 其中濃度為 400 mg/L 處理的生根率最高, 為56.67%,與 100 mg/L 和 800 mg/L 處理差異不顯著; 800 mg/L IBA 和 400 mg/L 根旺的生根率差異不顯著, 兩種處理的生根率相差 3.33%。在 IAA 處理組中, 3 種濃 度的 IAA 對插 穗生根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 最高的生根率只有 30%。從對根長的影響角度看, 不同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濃度對插穗不定根的平均根長影響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 從表 1 中可看出, 對照組的平均根長最長, 達到 2.48 cm, 依次為對照組>根旺>IBA>NAA>IAA。
從對生根量的影響角度看, 不同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種類對插穗不定根數(shù)量差異顯著; 通過多重比較表明, IBA 類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生根量最大, 平均 8 條,依次為 IBA>NAA>根旺>IAA。 從生長調(diào)節(jié) 劑濃度的多重比較可看出, 800 mg/L IBA 處理的 生根量最大, 為 13 條。 與 IBA 其它處理組的差異顯著。4 種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處理的生根量與對照組的差異顯著, 其中 800 mg/L IBA 處理比對照組處理生根條數(shù)增加了11 條, 差異顯著。綜合以上分析, 800 mg/L IBA 對 山 苦 茶 扦 插生根的效果最好, 其 次為 400 mg/L 根旺。 IAA 扦插生根的效果最差,最高的生根率只有30%, 平均生根數(shù) 3 條。
2、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處理時間對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響
不同處理時間對山苦茶插穗生根的影響不同, 3 種處理時間對山苦茶插穗生根率的影響差異顯著。 0.5 h 處理的效果最好, 生根率達到最高, 為 60%。 從生根數(shù)的多重比較看出,0.5 h 處理的生根數(shù)最大,為13 條; 與 2、8 h 處理差異顯著。
3、插穗不同粗度對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響
不同粗度的插穗對山苦茶扦插生根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 從多重比較可看出, 直徑 0.45~0.7 cm 的插穗的生根率最高, 為 60%, 比其它兩組的生根率分別提高了 42.33%和 44%, 差異顯著。 從生根數(shù)來看, 直徑 0.45~0.7 cm 的插穗的生根數(shù)最大, 平均 8 條; 比直徑為 0.75~1.0 cm插穗的平均生根數(shù)多了 2 條, 差異顯著。 由 此可見, 直徑為 0.45~0.7 cm 的中等粗度的插穗扦插效果相對較好。5
結(jié)論以五指山野生的 1~2 年生、 直徑為 0.45~0.7 cm的山苦 茶木質(zhì)化枝 條為扦插材料, 利 用 800 mg/LIBA 或 400 mg/L 根旺處理插條 0.5 h, 扦插基質(zhì)為河沙, 可以獲得很好的生根效果。 本方法可用于規(guī)?;敝骋吧娇嗖琛?
山苦茶的當前應(yīng)用情況山苦茶的民間應(yīng)用山苦茶植物體帶有零陵香( 蕙草、薰草,因其在 零陵多產(chǎn),故俗稱零陵香,氣味芳香,為我國古代著名香料) 的味道,海南居民習(xí)慣用山苦茶的葉子來泡茶,以解油膩、助消化、消暑熱、防感冒、健脾養(yǎng)胃還能用來防腐。萬寧市牛漏、長豐等地村民還有利用山苦茶配制涼茶飲用的習(xí)慣。在萬寧牛漏等地有這樣一個風俗: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村民們都會自發(fā)進山采集山苦茶和其他幾種植物的葉片制作涼茶。據(jù)說,每年的五月初一到初五采集的山苦茶質(zhì)量最好。因此,這種以山苦茶作為主料配制而成的涼茶在當?shù)厝罕娭蟹Q之為 “五月茶”。在海南端午節(jié)吃粽子時,因海南的粽子是肉粽,油膩大,加上糯米多吃不好消化,所以,海南人吃粽子后,都要喝山苦茶解油膩,幫助消化。另外海南天氣熱,農(nóng)歷五月游山玩水的人,擋不住熱氣的侵襲,喜歡喝山苦茶解渴消暑。所以,山苦茶又稱端午茶、五月茶。山苦茶還是海南人防病治病的良品。海南人常用鷓鴣茶防治感冒與中暑。喝了一輩子山苦茶的海南人,喝茶時把它當茶,喝 藥 時 又 把 它 當藥。海南的四大名菜之首———東山羊和鷓鴣茶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東山羊毫無腥膻,鮮美可口,一般認為是食東山鷓鴣茶嫩葉的緣故。在萬寧市一帶幾乎所有的羊餐館,以及陵水、三亞、定安等縣的各類餐館,大都有用鷓鴣茶招待顧客的習(xí)俗。在這些地方的民間,鷓鴣茶更是家庭常備的亦茶亦藥的保健飲品,或自己飲用,或招待客人。如今,這些風俗已構(gòu)成了海南地方茶的一大文化特色。遠在外省的海南風味餐廳,也將山苦茶作為特色予以推薦。4
山苦茶的采收加工處理山苦茶葉采老不采嫩,農(nóng)歷 4 月底至 5 月初是采摘山苦茶的最佳時間。 在海南民間山苦茶的傳統(tǒng)制作方法頗為簡單:從 山上將山苦茶葉片帶枝條一并采回,然后逐片摘下葉片,并卷成直徑約為 4一 scln 的球狀“ 茶葉團”
,再用椰子樹的葉片撕成細長條帶扎緊,然后又將 15 一20 團這樣的山苦茶葉片球狀“ 茶葉團” 串成念珠狀的一 串,曬干后或風干后即成產(chǎn)品。 它沒有經(jīng)過炒茶等傳統(tǒng)工藝,因此泡出來的茶水清香中夾著一種植物特有的味道
,甘冽爽 口,并有好聞的藥香。 一個茶葉團就能沖泡數(shù)次,甚至一整天,泡完之后仍有淡淡的藥香味。4
商品形式海南山苦茶傳統(tǒng)產(chǎn) 品以往常見 于??谑懈鬓r(nóng)貿(mào)市場 以及各縣市農(nóng)貿(mào)市場或農(nóng)村集市,通常是成串出售,也 有直接曬干的葉片散裝的,約 30一70 元/500g 不等;有正規(guī)廠家出產(chǎn),用牛紙簡易包裝的,約 180一20 元/500g
;還有與益智配伍粉碎后制成“ 益智鶴鴿茶” 的袋泡茶,約 200 元/500g;通過電子商務(wù)有見將葉片精致盒裝 的
, 約 1500一25 0 元/500g。也有將山苦茶按一定配方制作成瓶裝飲料出售的。4
化學(xué)成分研究有機酸類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山苦茶中沒食子酸含量在.2·66% ~2·76 % 范圍內(nèi),平均含量為2·71% 。 山苦茶葉低極性油狀成分中酸類含 1063 %,以棕桐酸含量最高,達.7·94 %,其中具有藥理活性的亞油酸含量為.2 69 %。3
揮發(fā)油采用氣相色譜一質(zhì)譜聯(lián)用儀 ( C G一s ) 分離和鑒定了山苦茶中 50 種成分,相對含量在 5%以上的成分為十六碳酸 ( 20·78 % )、(z,z)一9,12一 十八碳二烯酸 ( 7·69% )、y一欖香烯 (6·40 % )、葉綠醇 ( 5·66% )。3
苯丙素類及其苷從山苦茶葉中分離出三個苯丙素類化合物:(+)一南燭樹脂醇a3一O一a一L一毗喃 鼠李糖昔、(+)-異落葉松樹脂酚一’9一 毗喃鼠李糖昔、3,4, 8, 9,10一五輕基一 二苯并b[, 司毗喃一6一酮 。3
菇類及其苷從山苦茶葉中分離 出三個菇類化合物:木栓酮、 木栓醇、(6 ,S gR卜6一輕基一3一 酮一a一紫 羅蘭醇一9一
O一p一D一 葡萄糖。3
氨基酸對海南山苦茶葉中游離氛基酸進行了測定。 結(jié)果表明,其含量總游離氨基酸為0 2%,人體必需氨基酸占總游離氨基峻為 18·7%,脯氨酸含量特高,占總游離氨基酸達 57%。3
無機元素用美國 P E 公 司 P 40 0 等離子發(fā)射光譜儀逐一測出山苦茶中 Ca、M g、P、Al、Mn、Fe、Zn、Cu、Sr 含量,結(jié)果顯示山苦茶中富有含鈣、 鋅、鋅等無機元素。3
其他采用 G C一M S 對海南從山苦茶葉乙醇浸膏的石油醚部分的油狀物進行研究,共分離得到 27個峰,鑒定了其 中 20 種化合物,海南山苦茶低極性油狀物的化學(xué)成分主要為脂肪酸酷類,占總含量 34·9 1%,其中主要有十八酸丁酷 (7·70% )、亞油酸 乙酷 (6 .4 5% )、 棕擱酸 1,1一二 亞 甲基酷 ( 5·84% )。 烷烴類為 13·93%,其中 2,6,6一 三甲基一 二環(huán)庚烷占6.73% .haLI 苦茶葉中分離得到 p一 谷幽醇、3一 輕基一4, 5 (R )一 二 甲基一2(5H)一 吠喃酮和 (Z)一3一 己烯醇一p一D一 葡萄糖普。3
現(xiàn)代藥理作用目前對山苦茶的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 山苦茶的醇提取物,進行了多方面的活性研究,大部分研究為海南醫(yī) 學(xué)院進行的。3
利膽華運群等用山苦茶醇提物配制成 乳劑對大白鼠進行利膽實驗,結(jié)果 1 0% 山苦茶乳劑組用藥前后膽汁流量差值 明顯 大于對照 組 (P 鎮(zhèn)痛
通過扭體法和 熱板法進行鎮(zhèn)痛實驗研究山苦茶的鎮(zhèn)痛作用。 結(jié)果顯示山苦茶醇提物乳劑鎮(zhèn)痛效果明顯,但較鹽酸嗎啡弱。3
抗氧化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山苦茶 B 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山苦茶 B 降低 A S 大 鼠血清 M D A、T C、T G、LD L一C水平,提高 N O S,S O D 活性;增加 HD L一C幾D L一C,增加膽汁中 T B 的排出,改善血管組織病理變化,增強 內(nèi)皮依賴性血管舒張能力。 高劑量 山苦茶 B 能降低 A s 大鼠的肝指數(shù)25[]。山苦茶可 以清除 自由基 ( 山苦茶 D > 維生素 C> 山苦茶 B ),并可明顯 降低 A S 大鼠血清 M D A水平,提高 N O S,S O D 活性,增強內(nèi)皮依賴性血管舒張能力。 山苦茶 B、D 可以增加 A S 大鼠內(nèi)皮依賴性血管舒張能力,這可能與其降低 T C、 增強 N O S 活性、 清除脂質(zhì)過氧化產(chǎn)物、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有關(guān)。3
抗菌山苦茶的水提取液對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 氏菌等 6 種細菌進行抗菌試驗,證明“ 對大部分試驗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山苦茶干品 的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1 : 1 水提取液的抑菌環(huán)直徑為 11mm,最小抑菌濃度 1 : 32。3
模式標本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1
用途植物體含有零陵香油,可作為提取香精的原料。1
說明山苦茶Mallotus oblongifolius (Miq.) Muell. Arg. 已修訂為 Mallotus peltatus (Geiseler) Müll. Ar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