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1米,樹皮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無毛,微有光澤,一至二年生枝綠色至黃色或淡褐黃色,三年生枝黃色、淡褐黃色或淡黃褐色;冬芽四棱狀長圓錐形或四棱狀卵圓形,芽鱗淡褐黃色或黃色,有光澤,質(zhì)地較厚,交叉對生,排成四行,具明顯的背脊。葉基部扭轉(zhuǎn)列成二列,條形或披針狀條形,長2-3.6厘米,寬3-4毫米,上部常向上方稍彎,微呈鐮狀,先端漸尖,有刺狀長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光綠色,微拱圓,無明顯隆起的中脈,有兩條常達中上部的縱凹槽,下面中脈平或下凹,每邊有一條較中脈帶窄或等寬的氣孔帶,氣孔帶干時呈淡褐色;邊帶較寬,約為氣孔帶的二至三倍,葉柄短,干時黃色。
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葉腋,卵圓形,具8-12對交叉對生的苞片,成四行排列,苞片背部具縱脊,邊緣薄,雄蕊多數(shù),花藥4個,稀3個,藥室縱裂,藥隔斜方形,或先端不規(guī)則二裂,邊緣有缺齒,花絲粗短;雌球花成對生于葉腋,無梗,每一雌球花有兩對交叉對生的苞片和1枚側(cè)生的小苞片,苞片背部有縱脊,胚珠1枚,直立,生于珠托上。種子連同假種皮近圓球形,徑約2厘米,頂端有凸起的短尖頭,種皮木質(zhì)或骨質(zhì),堅硬,外部平滑,內(nèi)壁有兩條對生的縱脊,胚乳倒卵圓形,周圍向內(nèi)深皺,兩側(cè)各有一條縱凹槽,與種皮內(nèi)壁兩側(cè)的縱脊相嵌合,頂端有長橢圓形、深褐色凹痕,中央有極小的尖頭。1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3400米高山地帶,為習見的森林樹種。喜溫涼濕潤的氣候與酸性棕色森林土壤。能長成胸徑60-100厘米的喬木。宜選作云南西北部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樹種。模式標本采自麗江1。
分布范圍產(chǎn)于云南西北部麗江、維西、貢山、中甸1。
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種胚休眠,采種后搓去假種皮,略加蔭干,即播于苗床,或用濕沙層積儲藏,翌年早春播種,一年后才能發(fā)芽能發(fā)芽,要特別注意野鼠嚙食,需要遮蔭。3年生苗高達30-50厘米,可在雨季出圃造林。
主要價值藥用價值**性味歸經(jīng):**味澀、微苦,性平。入脾、胃、大腸三經(jīng)。
功效主治
1.殺蟲療疳 用治小兒疳積、蟲積腹痛。有解毒療疳驅(qū)蟲之功。
2.健脾益胃用治小兒疳積、蟲積腹痛。有解毒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克。外用:搗敷2。
經(jīng)濟價值木材堅實,紋理細致均勻,耐腐性強。木材干燥容易,易開裂,耐久性強,加工容易,削面光滑,易于車旋,握釘力弱,油漆和校枯性能好。
木材可作美術工藝品如雕刻、玩具、裝飾品、機模等。文具如木尺、繪圖板、鉛筆桿。還可用于家具、箱盒、樁、柱、尾架、船舶,車廂、水工用材等3。
保護現(xiàn)狀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保護價值:枝條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4。
致危因素人為采伐4。
保護措施建議將貢山或維西分布較集中的地帶劃為禁伐區(qū)或保護點,加以保護。有關單位應大力育苗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