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歷史
二代日本帝國陸軍Koku Hombu飛機,服役于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在二戰(zhàn)期間和隨后的早期階段,其俯沖轟炸機Junkers-87由德國空軍獲得的成功(盡管有宣傳作用的影響),給日軍留下深刻印象。它已經(jīng)結束了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國Kaigun koku Hombu),雙引擎俯沖轟炸機的航空服役。
任務于1941年委托給川崎,其首席設計師土井武夫曾在雙引擎戰(zhàn)斗機領域的好經(jīng)驗,已經(jīng)完成了ki-45和Ki-48。特別是,對于新飛機的設計主要是基于第一二,其中所要求的特性作出反應更好,表現(xiàn)出良好的性能。2
研制歷程Ki-66是當時為應舊日本陸軍要求的一種雙引擎飛機,同時裝備有兩個固定向前射擊12.7毫米機槍和一個后射7.7毫米機槍。并能夠正常情況下661磅炸彈的或超載情況下攜帶1102磅炸藥。
川崎土井武夫于十月開始進行對新飛機的工作。樣機于1942年10月完成,最后一架在1943年4月完成。但是在試驗中飛機令人失望。最終它并沒有投入生產(chǎn)使用。1
服役歷史第一架原型機于1942年10月完成,隨后完成另外5架,其中最后一次是在1943年四月完成盡管滿意的飛行測試中,ki-66不是在一系列有序的,因為它的性能不如那些ki-48-II(已經(jīng)在生產(chǎn)),其中有些仍然與希望能用作俯沖轟炸機的差異很大。
ki-66性能改善的嘗試是由具有更強大的Ha-3151350馬力發(fā)動機替換上已完成的原型之一的發(fā)動機的Ha-115,因此,在進行創(chuàng)建ki-66高性能版本,但開發(fā)工作于1943年10月停止,他們一直如此,ki-66-IC版本,ki-66-ID都是紙上項目,其中有組裝更加強大的發(fā)動機,以及重型戰(zhàn)斗機ki-66-II。2
變體機型ki-66-Ia裝備中島哈-115發(fā)動機的6架原型機;
ki66-Ib安裝中島哈-315發(fā)動機的原型機之一;
ki-66-Ic未實現(xiàn)
KI-66-ID未實現(xiàn)
Ki-66-II未實現(xiàn)2
武器裝備(1)12.7毫米機槍×2。
(2)7.7毫米后方旋回機槍×2。
(3)航空炸彈500千克。1
技術數(shù)據(jù)乘員:2人
機長:11.2米
翼展:15.5米
機高:3.7米
空重:4,100千克
發(fā)動機:2臺中島Ha-115, 功率1130馬力(850kW)
最大起飛重量:5,750千克1
性能數(shù)據(jù)最大飛行速度:535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2,000千米
最大升率:7分30秒爬升5000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