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趙錫武醫(yī)療經驗》。具有清熱瀉火,平肝止痙之功效。主治三叉神經痛。中醫(yī)辨證屬肝陽上亢,風火上擾候。癥見頭面部刺痛如觸電樣,耳鳴目眩,舌苔黃、舌質紅、脈弦而數(shù)。
歌訣三叉湯用柴芩草,鉤藤葛根蝎石膏,蜈蚣薄荷蔓荊子,蒼耳荊芥和赤芍,清熱瀉火又平肝,痛風用之療效高。
組成生石膏24g,葛根18g,赤芍、鉤藤、蒼耳子、柴胡、蔓荊子各12g,黃芩、荊芥、薄荷、甘草各9g,全蝎6g,蜈蚣3條。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服。
功用清熱瀉火,平肝止痙。?
主治三叉神經痛。
方義方以石膏、黃芩、葛根清陽明之火熱;柴胡配黃芩以清泄肝膽之熱;荊芥、鉤藤、薄荷、蒼耳子、蔓荊子驅風散火;全蝎、蜈蚣熄風止痙;赤芍活血祛瘀;甘草瀉火。合而為劑,為治三叉神經痛的特效方劑,共奏清熱瀉火,平肝止痙之效。
運用診斷要點:頭面部刺痛如觸電樣,耳鳴目眩,舌苔黃、舌質紅、脈弦而數(shù)。
加減化裁若目痛甚者加桑葉、菊花;牙痛甚者加細辛、生地、牛膝。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陳大為 - 博士生導師、教授 - 沈陽藥科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