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次生鹽化作用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主要特征

由于人為活動引起非鹽化土壤中易溶鹽積累的作用即為次生鹽化作用。這種作用常產生于較干旱的地區(qū),由于人為活動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到臨界深度以上,從而致使含鹽地下水由土壤毛管孔隙上升移動,可到達土壤表層而積鹽。2

主要途徑次生鹽化的主要途徑有:

①農田的灌溉、排水設施不配套,灌溉方式不當。如有灌無排,灌排渠系不分,渠道滲漏,大水漫灌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含鹽地下水向土壤上層運移,造成次生鹽化。

②水旱田插花分布,水田長期淹水引起周圍旱地的地下水位抬升,鹽分隨水上行而使土壤積鹽。

③平原水庫高水位蓄水,如不建造截滲設施,會引起附近土地的地下水位升高,也招致土壤次生鹽化。1

分布與防護土壤次生鹽化作用主要發(fā)生在半濕潤、半干旱及干旱地區(qū)的灌區(qū)。在地下水礦化度較高和排水不暢的條件下,表層積鹽較多,危害作物生長。在土壤利用中必須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才能避免土壤次生鹽化的產生。合理布局水利工程,灌排結合,規(guī)劃土地利用和作物布局,改進耕作方式,減少地面蒸發(fā),便可防止土壤次生鹽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