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這心慌叫房顫會導致血栓,會導致腦梗風險增加5倍!抗凝是最佳

心血管王醫(yī)生
用心科普,遠離三高,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收藏

老邢,一年前心慌,做心電圖發(fā)現(xiàn)是心律失常----房顫。后來不知道聽誰說房顫容易形成血栓,導致腦梗死,于是開始吃阿司匹林,結果昨晚吃完飯,突然偏癱失語腦梗了!

那么為什么吃著阿司匹林,還發(fā)生了血栓,還發(fā)生了腦梗呢?

心臟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后最常見的危害就是腦梗死;所以房顫會導致腦梗死。

預防這種心臟房顫導致的腦梗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吃抗凝藥,預防血栓,沒有血栓就沒有腦梗死了。

可是發(fā)生房顫就得吃抗凝藥物嗎?

那倒未必!

一、什么是心臟房顫

房顫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全名叫心房纖維顫動,簡單說就是心跳跳亂了,沒有任何規(guī)律的跳動。

我們的心臟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正常心跳有一定的順序,規(guī)律的跳動,當發(fā)生房顫時,心房無規(guī)律顫動,導致我們感覺心跳不整齊,毫無規(guī)律。

二、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發(fā)病率就會升高

整體人群發(fā)病率0.7%,房顫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長,60歲以上的人有1%出現(xiàn)房顫,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生率成倍增加,75歲以上發(fā)生率7-10%。隨著我國老齡化發(fā)展加劇,近11年房顫患病率增加20倍, 男性均高于女性。

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guī)則,心率也就是心室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

三、房顫的表現(xiàn)和危害?

房顫初期可能只會導致一些心慌等不舒服的表現(xiàn),但大部分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初期房顫可能會自覺心慌、心悸、出汗、多尿、胸悶、氣短、頭暈、乏力、煩躁等等不適。隨著房顫時間的持續(xù),很多人就適應了房顫的感覺,就沒有了不舒服的感覺。

但是房顫潛在,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房顫容易形成血栓,一旦形成血栓就會導致各種血栓性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腦梗死。房顫除了會形成血栓,還會引發(fā)心衰,心衰的直接危害不但會導致呼吸困難,慢性心衰5年死亡率和肺癌一樣。

當發(fā)生房顫的時候,心臟的血液不能完全流動,會有一部分血液存留在心臟內,存留下來的血液就容易凝固,凝固后的血液就會形成血塊,這個血塊就叫血栓。

這個血栓如果從心臟掉下來,就會隨著血管流動到腦血管,堵塞腦血管,引起腦中風,偏癱失語、半身不遂、死亡;堵塞在別的血管,就會引起相關性血栓疾病。長期的房顫,不是正規(guī)的跳動,也會引起心臟擴大,引起心衰,導致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縮短壽命。

房顫可使中風險增加5倍,心衰風險增加3倍,死亡風險增加近2倍。

四、房顫的原因

大部分的心臟病都會引起房顫,比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瓣膜疾病、甲亢性心臟病、肺心病、心肌炎等等心臟病都會導致房顫。

甲亢本身也會導致房顫;隨著年齡的增加,沒有任何原因也會導致房顫發(fā)生;喝酒、熬夜、勞累等等可能會誘發(fā)房顫。

五、如何查出房顫,房顫的分型

房顫相對來說,很容易檢查,如果心慌,做一份心電圖就能很快確診,心電圖有明確的房顫表現(xiàn)。

但是對于少部分陣發(fā)房顫,做心電圖的時候,患者可能房顫消失,所以需要通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進一步確診。

1、陣發(fā)性房顫,發(fā)作7天內能夠自行或干預后終止的房顫。

2、持續(xù)性房顫,持續(xù)時間超過7天的房顫。

3、長持續(xù)房顫,持續(xù)時間≥1年,患者有恢復正常心律的愿望并接受相應治療以恢復竇性心律。

4、永久性房顫,持續(xù)時間>1年,不能終止或終止后又復發(fā),醫(yī)生和患者共同決定放棄恢復竇律。

六、房顫的治療

1、轉復或維持竇性心律

藥物:

就是想辦法把房顫轉復正常的竇性心律,常用藥物胺碘酮、普羅帕酮、索他洛爾;但這些藥物并不一定都有效,且就算有效,長期服用后,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不同人群具體能有效時間是多少,無法準確評估,也就是說這些藥物吃一段時間是有效的,但隨著時間推移,還會再次發(fā)生房顫,以后這個藥物可能就沒有效果了。

其他:

電擊轉復,也就是通過除顫器電擊后,房顫有可能恢復為正常的竇性心律,但也需要后期吃藥維持。

射頻消融手術,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根治房顫,成功率不是很高,約60%左右,還可能復發(fā),費用較高;

外科手術根治房顫,或外科左心耳手術,或內科左心耳封堵術等等理論是都能治療房顫,但開展范圍小,費用較高。

2、抗凝治療很關鍵

因為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所以預防血栓就是關鍵,預防血栓的辦法就是抗凝藥物。

常用抗凝藥: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華法林,個體差異比較大,受食物、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在服藥期間需要經常抽血化驗,監(jiān)測INR,調整劑量,我們的目標INR2.0~3.0之間,這樣的數(shù)值能既減少出血風險,又能有效抗凝。

也正因為華法林吃少了不起作用,吃多了會導致出血,而且需要經常抽血,所以華法林的服藥依從性不佳,很多人不愿意服用。

新型抗凝藥物:利伐沙班、達比加群起效迅速、劑量固定、與食物藥物相互影響小等優(yōu)點。逐漸被大家接受,但對于瓣膜性心臟病暫時不建議使用。

全球房顫抗凝藥物的應用率約34.4%,而我國僅13.5%。很多朋友認為房顫沒有不舒服,就不愿冒著出血的風險去抗凝治療,但沒有不舒服不代表沒有風險,血栓危害巨大,抗凝迫在眉睫!

七、哪些房顫需要抗凝?

抗凝治療可使腦卒中風險降低60%~70%。

我們臨床常用CHA2DS2-VASc積分,指導抗凝治療。

心衰、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年齡65~74歲分別積1分,既往栓塞史、年齡75歲及以上分別積2分。

總分≥2分的患者,就是腦卒中高危患者,建議抗凝。使用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

總分等于1分,可抗凝,也可阿司匹林血小板。

零分就可以先不抗凝,先使用阿司匹林。

老邢的房顫評分>2分,所以應該吃抗凝藥物,比如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而不是阿司匹林!

所以,發(fā)生房顫,大部分需要抗凝治療,是抗凝,不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千萬不要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