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為什么說“月亮走,我也走”?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理念 科普助力“雙碳”目標實現(xiàn)
收藏

有一首有名的民歌叫做《月亮走我也走》,那么,為什么說月亮走,我也走呢?

夜晚的月亮似乎總是跟著我們走,一直陪伴著我們,照亮夜路。很多人都知道,當我們向前運動時,周圍的物體應該是相對于我們向后運動才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月亮走,我也走”這種現(xiàn)象呢?又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在物理學中,我們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相對運動。在我們研究問題的短時間、小范圍內(nèi),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的距離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認為月亮相對與地面及地面靜止的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在人前行時,以人本身為參照物,月亮應該是向后退,而非跟著人走。

因此,要解釋月亮跟著人走的現(xiàn)象不僅需運用物體的相對運動原理,還應考慮到視覺效應。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物體相對于自己發(fā)生了移動,是因為當物體相對于我們發(fā)生運動時,它的反射光線進入眼睛的角度會發(fā)生變化,而且角度變化得越快,我們看到的物體運動得就會越快,我們把這個角度差叫做視角差。人的眼睛有個反應時間,如果物體在反應時間內(nèi)運動所產(chǎn)生的視角差小于原視角差時,人的眼睛就會認為物體相對于自己是靜止不動的。

而且,人看到的物體大小和運動,與物體在人眼的視網(wǎng)膜上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變化有關。同樣大小的物體,離人越遠,在視網(wǎng)膜上的成像越小,看上去也就越小。如果眼前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人便會覺得該物體相對于自己是靜止的。

當人前進時,在短時間內(nèi),距離我們甚遠的月亮反射的光在人眼的視網(wǎng)膜上所成像的大小、位置都幾乎不會變化。這樣,大腦根據(jù)長期的生活經(jīng)驗,認為月亮與人是相對靜止的。因此,無論人是停下來,還是行走,走得快,還是走得慢,看到的月亮都是與自己相對靜止的。人走路時若以經(jīng)過的一棵樹作為參照物,那么當人看到自己走過這棵樹時,便會覺得月亮也跟著自己走過這棵樹了。

這便是所謂的“月亮走,我也走”的原因了。

評論
??龍?zhí)独鲜??
太傅級
科普中國、普及科學。
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