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癥(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病。本病系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鈣鹽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最終發(fā)生骨骼畸形。佝僂病雖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發(fā)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發(fā)生明顯癥狀時,機體的抵抗力低下,易并發(fā)肺炎、腹瀉、貧血等其它疾病。1
主要表現(xiàn)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主要表現(xiàn)有:
佝僂病。主要出現(xiàn)于兒童,由于缺乏維生素D,使得骨質變軟變形,導致X、O型腿、雞胸、出牙遲及不齊、易齲齒、腹部肌肉發(fā)育差易膨出。
骨質軟化病。成人缺乏維生素D,使成熟的骨骼脫鈣而發(fā)生骨質軟化癥,此癥多見于妊娠、多產的婦女及體弱多病的老人。
骨質疏松癥。50歲以上老人由于肝腎功能降低,胃腸吸收欠佳、戶外活動減少等原因,體內維生素D水平常常低于年輕人,變現(xiàn)為骨密度下降,易骨折。21
手足痙攣癥。21
病因
1、孕婦及乳母要多食富含維生素D、鈣、磷及蛋白質的食物,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小兒滿月后即可抱出戶外活動,并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10ug(400IU)。
2、早產兒、雙胎及低出生體重兒自生后2周起即可補充,在頭3個月每日給20ug(800IU),以后減至每日10ug(400IU)。一般服至2歲以后可不再用維生素D預防。
3、青春期體格生長加速,如飲食中維生素D不足,且戶外活動少,也可考慮服用維生素A、D制劑預防量。
4、肝膽疾病,長期應用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鈉等藥物均可影響維生素D和血鈣、磷的代謝,應同時給予維生素D預防。
5、膽維丁乳用于預防時一次15mg(含維生素D330萬IU)口服,間隔3個月后可酌情再服,一年總量不超過30mg(含維生素D360萬IU)。
食物來源進行戶外活動,只要人體接受足夠的日光,體內就可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除強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動物性食品是非強化食品中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奶酪中相對較多,而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維生素D或幾乎沒有維生素D的活性。12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興峰 - 教授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陳潔 - 教授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陳芳 - 教授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王靜 - 教授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馮濤 - 教授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