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知母散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知母散來源于《朱氏集驗方》卷二,由知母,貝母,常山,檳榔等組成,用法上藥哎咀。用酒、水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用綿蓋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服,隔少時,食千物。主治一切瘧疾,不問先熱后寒,先寒后熱,熱多寒少,寒多熱少,及久瘧不愈者。

知母散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二。

【組成】知母 貝母 常山 檳榔各等分

【用法】上藥哎咀。用酒、水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用綿蓋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服,隔少時,食千物。

【主治】一切瘧疾,不問先熱后寒,先寒后熱,熱多寒少,寒多熱少,及久瘧不愈者。

【禁忌】藥后忌立即飲水,飲水則吐。

知母散

【藥物組成】知母3兩,前胡1兩(去蘆頭),地骨皮2兩,犀角屑1兩半,白蘚皮2兩,龍齒3兩,川芒消2兩。

【處方來源】《圣惠》卷二十七。

【方劑主治】虛勞骨熱,四肢煩疼,漸漸羸瘦,日晚口干頰赤。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知母散

【藥物組成】知母2錢,青皮(去白,焙干)2錢,柴胡2錢,甘草(炙)3錢,紫參3錢,訶子(煨熟,用肉)3枚。

【處方來源】《準繩·幼科》卷八。

【方劑主治】小兒諸般疳積,肚脹無時,瀉痢,或時壯熱,狀如瘧疾。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5分,煎至3分,溫服。有熱則退,有痢則除,有結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