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邪入血分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血分證,中醫(yī)病證名。是指溫病邪熱深入陰血,導致動血、動風、耗陰所表現(xiàn)的一類證候。是溫熱病發(fā)展過程中最為深重的階段。根據(jù)病理改變及受損臟腑的不同,血分證可分為血分實熱證和血分虛熱證。

病因病機本證是由邪在營分不解,傳入血分而成;或氣分熱熾,劫營傷血,徑入血分而成;或素體陰虧,已有伏熱內蘊,溫熱病邪直入血分而成。

常見證型1.血分實熱證

臨床表現(xiàn):身熱夜甚,心煩不寐,更見躁擾不寧,神昏譫語,舌紫降,脈弦數(shù);或更見斑疹顯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更見四肢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目睛上視,牙關緊閉。

辨證要點:以營分重證(身熱夜甚,躁擾神昏等)并見出血癥狀,或并見動風癥狀為辨證要點。

2.血分虛熱證

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低熱,暮熱早涼,五心煩熱,或更見口干咽燥,形體干瘦,神疲耳聾,舌干少苔,脈虛細,或見手足蠕動,瘛疭。

辨證要點:以虛熱不退并見機體失養(yǎng),或并見虛風內動為辨證要點。

12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俞若熙 - 助理研究員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