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通密度是磁感應強度的一個別名,它表示垂直穿過單位面積的磁力線的多少。磁通量密度,簡稱磁通密度,它從數(shù)量上反映磁力線的疏密程度。磁場的強弱,通常用磁感應強度“B”來表示,哪里磁場越強,哪里B的數(shù)值越大,磁力線就越密。1
表達式與電場強度E由單位點電荷受電場力定義相類似,磁通量密度百也可以根據(jù)運動電荷在B中所受到的磁場力來定義。實驗發(fā)現(xiàn),一個電荷q以速度石在磁通量密度矢量場后中運動時會受到磁場力F。其數(shù)學語言可表達為(式1):
其中,F(xiàn)m、v、B均為向量,磁通量密度B的單位是特斯拉(T)或者是韋伯每平方米(Wb/m2)。從式1可以看出:B的大小等于1C電荷以1 m/s的速度在垂直于磁場方向上運動時所受到的力,其方向由電荷所受磁場力和運動方向共同確定。
如果一個電荷q以速度i在同時存在電場E和磁通量密度矢量場B的空間中運動時,所受到總的力為(式2):
式2就是洛倫茲力方程(Lorentz force equation),式中F、E、v、B均為向量。
需要指出的是,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為F,的作用,該電荷可以是運動或靜止的,但磁場力F。只對運動電荷起作用。因為Fm總是垂直于電荷的運動方向的(v的方向),因此不消耗磁場能量,在B中所儲存的磁場能不會轉(zhuǎn)換成電荷的動能,因為磁場不能夠改變電荷的運動速度的大小,只能夠改變電荷運動的方向。
在自由空間中,電通量密度D和電場強度E由本構(gòu)關(guān)系D=ε0E聯(lián)系,同樣在自南空間中磁通量密度B(也稱磁感應強度)和磁場強度H也有本構(gòu)關(guān)系(式3): ,式中B、H均為向量
系數(shù)m稱為自由空間的磁導率,其值為μ0=4π*107H/m
通過一個面S的磁通量等于在這個面上對B進行面積分。即(式4): ,式中B、S均為向量。
磁通量φ的單位是韋伯(Wb)。式4中的點乘是為了把dS轉(zhuǎn)換為在B橫截面上的投影面積。因而B的幅度也被定義為“穿過單位橫截面積上的磁通量”。
在靜電場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電通量線總是從正電荷出發(fā),而結(jié)束于負電荷。因此,如果一個封閉面包含凈電荷,那么穿過這個面的電通量就不為零。相反,磁通量線總是自身封閉的,因為沒有孤立的磁荷或者磁極。例如,即使試圖把一個永磁體分解到原子尺度來獲取單獨的磁極,每一小塊依然有南極和北極。
從畢奧一薩伐爾定律可以看出,微分電流元dl。產(chǎn)生的是同心圓式的磁力線。根據(jù)磁場的疊加原理,我們能夠推測出:不管電流分布如何,其產(chǎn)生的磁場線總是封閉的線。這可由下面的高斯定律來闡釋。
磁場的高斯定律:穿過一個封閉面的靜磁通量總等于零,即(式5):
式5可以認為是描述不存在單獨磁荷的數(shù)學表達式,并且表明磁通量是守恒的。對式5應用散度定理,能夠得到磁場的高斯定律的微分形式為:
上式是靜磁場滿足的兩個基本方程之一。2
單位按照國際單位制,磁感應強度的單位是特斯拉(T)或者韋伯每平方米 (Wb/m^2)。
磁感應強度還有一個過時的單位:高斯,其符號為Gs:1 T = 10000 Gs。這個符號在技術(shù)設施中還廣泛使用。通常條形磁鐵兩極附近的磁感應強度大約是幾十到幾百高斯。在處理與磁性有關(guān)問題時,除了要用到磁感應強度外,常常還要討論穿過某一面積的磁力線數(shù)目,稱做磁通量,簡稱磁通,用 Φ 示。磁通量的單位是韋伯,用Wb表示,以前還有麥克斯韋有Mx表示。如果磁場中某處的磁感應強度為B,在該處有一塊與磁通垂直的面,它的面積為S,則穿過它的磁通量就是:
Φ = BS
式中磁通量的單位是麥克斯韋(Mx)。
磁感應強度B的單位是高斯(Gs);面積S的單位是平方厘米;或者:
磁感應強度B的單位是特斯拉(T);面積S的單位是平方米。
磁化(B-H)曲線如圖所示,把橫軸上的磁場強度H[AT/m],縱軸上的磁通密度B[Wb/m2]所表示的曲線叫做磁化曲線,或B—H曲線。強磁性體的磁化曲線是由于磁飽和而成為磁飽和曲線的,但是,弱磁性體大體上成一條直線。
圖1所示的回路中,減少電流,并隨此而減少磁場時,磁通密度B也從圖2(b)的口向b方減少;但是,在H=0點處,B并未變成零,還剩有ob。這個B值在取去磁場時,把磁性體所剩余的磁通密度叫做剩磁。電流流向反方向,使磁場方向相反時,B就逐漸減少,最終達到零。圖中,oc的大小表示要保持磁極磁性的程度有多么大。把這叫做矯頑力。B并非由這時的H值所決定的,卻是依前所經(jīng)過的經(jīng)歷而有所不同。把這叫做磁滯。圖(b)環(huán)路叫做磁滯回線。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陳紅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