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脂,中藥名。為雉科鷓鴣屬動物鷓鴣Francolinus pintadeanus(Scopoli)的脂肪。動物鷓鴣,分布于我國南部各地。具有潤膚之功效。主治皮膚皸裂,凍瘡。
入藥部位脂肪。
性味味辛、甘,性溫。
歸經(jīng)入胃經(jīng)。
功效潤膚。
主治皮膚皸裂,凍瘡。
相關配伍治手足皸裂,取鷓鴣的脂肪涂患處。(《庭園藥用動物250種》)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涂敷。
炮制采集加工:宰殺后剖腹取脂肪,熬油,放冷后備用。
形態(tài)特征鷓鴣,體長約30厘米。嘴短,雄者黑色,雌鳥上嘴肉色,下嘴肉黃色。虹膜褐色。額和頭側幾至頸項均棕色,眉紋黑色;頰部白色,下緣有黑紋;頦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滿布橢圓形白斑,羽端綴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也黑,雜以波狀狹紋,外側尾羽端純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點;飛羽暗褐,具白色橫斑,最內側飛羽與肩羽同。胸、上腹與上脅均黑色而密綴顯著的眼狀白斑,至下脅則轉為白羽而雜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腳短,橙黃色以至紅褐色。雌鳥黑色較純而沾褐色;白斑與紋均帶棕色;下體變?yōu)樽匕?,雜以黑色橫斑。
生長環(huán)境常棲于山地灌叢和草叢中。
相關論述《本草求真》:“涂凍瘡,令不龜裂。”
12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杜首穎 -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