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止咳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止咳草,中藥名。為玄參科石龍尾屬植物紫蘇草Limnophila aromatica(Lam.)Merr.的全草。植物紫蘇草,分布于我國廣東、福建、臺灣、江西等省。具有清熱止咳,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傷,癰瘡腫毒,癬疥,皮膚瘙癢。

別名水芙蓉、麻雀草、麻省草、紫蘇草、水薄荷、通關(guān)草、雙漫草、水管草、(《全國中草藥匯編》)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微澀,性涼。

功效清熱止咳,解毒消腫。

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傷,癰瘡腫毒,癬疥,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15-30g。

外用:適量,加米酒搗敷,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相關(guān)配伍1、治感冒,水芙蓉15-30g。煎服。(《廣東中草藥》)

2、治毒蛇咬傷,水芙蓉15g,穿心蓮24g。搗爛沖米酒適量,取藥液內(nèi)服,渣搽傷口周圍。(《廣東中草藥》)

3、治癬疥,鮮水芙蓉絞汁涂,或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藥理作用1、抑制溶血和血液動力學紊亂。

2、抗氧化和潛在的血管機能障礙保護功能。

3、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和乙型鏈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孕婦禁服。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簡單至多分枝,高30-70厘米,無毛或被腺,基部傾臥而節(jié)上生根。葉無柄,對生或三枚輪生,卵狀披針形至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0-50毫米,寬3-15毫米,具細齒,基部多少抱莖,具羽狀脈?;ň吖?,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或單生葉腋;花梗長5-20毫米,無毛或被腺;小苞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2毫米;萼長4-6毫米,無毛至被腺,在果實成熟時具凸起的條紋;花冠白色,藍紫色或粉紅色,長10-13毫米,外面疏被細腺,內(nèi)面被白色柔毛;花柱頂端擴大,具2枚極短的片狀柱頭。蒴果卵珠形,長約6毫米?;ü?-9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曠野、塘邊水濕處。

相關(guān)論述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癢。治毒蛇咬傷,瘡癰腫毒,癬,皮膚瘙癢?!?/p>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傷,癰瘡腫毒?!?/p>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都曉偉 -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