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釜臍墨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釜臍墨(《四聲本草》),來源為雜草經(jīng)燃燒后,附于鍋臍或鍋底部之煙灰。性味為辛苦,溫。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研末,3~4分。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搽。

異名月下灰(《補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聲本草》),鐺墨(《開寶本草》),釜底墨(《本草圖經(jīng)》),鍋底墨(《普濟方》),鍋臍墨(《簡便單方》),鐺底煤(《品匯精要》),釜煤、釜炲(《綱目》),鍋底灰(《本草再新》)。

性味辛苦,溫。①《蜀本草》:"無毒。" ②《綱目》:"辛,溫,無毒。" ③《本草匯言》:"味苦,氣溫,無毒。"

功效【功用主治】治吐血咯血,外傷出血,聤耳,口瘡。

①《開寶本草》:"主血暈吐血,以酒和水細研溫服之,亦涂金瘡,生肌止血。"

②《綱目》:"消食積,舌腫,喉痹,口瘡,陽毒發(fā)狂。"

③《本草再新》:"補脾燥氣,敷瘡敗毒。"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研末,3~4分。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搽。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jīng)。"

配方【選方】

1. 治吐血,咯血:鍋底墨炒過,研細,井華水服二錢,連進三服。(《濟急仙方》)

2. 治產(chǎn)血不下:鍋底墨煙,熱酒服二錢。(《生生編》)

3. 治舌腫起如豬胞:釜下墨末,以酢敷舌上下,脫去更敷。若先決出血汁,竟,敷之彌佳。(《千金方》)

4. 治聤耳,耳中痛,膿水出:月下灰吹滿耳,令深入,無苦,即自出。(《補缺肘后方》)

5. 治孩子口內(nèi)瘡:鍋底墨細研,無時,指頭擦之。(《普濟方》)

6. 中惡心痛:用釜臍墨五錢、鹽一錢,研勻,熱水一盞調(diào)服。(《本草綱目》)1

7. 手搔瘡腫,化膿:用釜臍墨研細,清油調(diào)搽。(《本草綱目》)1

發(fā)現(xiàn)蘇頌說:古方中治療傷寒病的黑奴丸,是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這三種藥物合成,因其功效相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