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寶興樹蛙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寶興樹蛙(拉丁名:Rhacophorus dugritei)是樹蛙科樹蛙屬的一種兩棲動物。該蛙趾間蹼較發(fā)達,背面綠色,滿布不規(guī)則的棕紅色斑點。寶興樹蛙常棲息于高山靜水坑等處。該樹蛙于4-6月在常年性水域和季節(jié)性積水區(qū)產卵,期間有間斷;產卵前后雌蛙的平均體重約為雄蛙的2.5-3倍。該種主要分布于中國四川、云南、湖北等地。1

形態(tài)特征雄蛙體長44mm,雌蛙61mm左右。頭較扁,頭寬大于頭長。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圓而高,眼間距大于上眼瞼寬;鼓膜小于第三指吸盤;犁骨齒列強,幾平直。指間蹼顯著;指、趾吸盤具邊緣溝;后肢短,脛跗關節(jié)前伸達鼓膜;第四趾蹼達第二關節(jié)下瘤;外側蹠間蹼不甚發(fā)達;指、趾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背面皮膚上有小疣,但無小刺。體色變異頗大,背面多為綠色或深棕色,散有不規(guī)則的大小棕色斑點,斑點邊緣色較深,部分標本背面為棕綠色或純綠色;腹面乳白色,散有黑色斑點或云斑。雄蛙具單咽下外聲囊;有雄性線。

生活習性寶興樹蛙常棲息于海拔2000-3000m的高山靜水坑等處。每年4-6月產卵,卵泡乳白色,置于草皮或石下。

繁殖發(fā)育產卵期

寶興樹蛙產卵期為4月初至6月中旬,其間有間斷的時候。形成二次產卵高潮。2

產卵場所

該蛙的產卵場所主要為常年性水域和季節(jié)性積水區(qū)二種類型。常年性水域為沼澤地和常年流水溝。季節(jié)性積水區(qū)是由于地勢平緩而中間低凹、降雨后積水的凹地,這種產卵場的積水可保留6-6.5個月。5月下旬雨季到來時開始積水,11月底到12月初就開始干涸。開始積水時很清沏,隨著時間的增長,浮游生物漸多,也有蚊蟲的幼蟲和植物殘骸,水的透明度慢慢變小。在所有的產卵場內都有成簇或成片的禾草或肥厚的腐殖質層。該蛙就在這些隱蔽物中產卵。2

產卵體型

產完卵的雌體的平均體重為雄體的2.5-3倍,臨產卵的雌體的平均體重為雄體的3倍多。雌體的平均體長為雄體體長的1.3-1.4倍。抱對后,雌體可背著雄體自由活動,可很快地爬動,可浮于水面,也可下沉于水底和上樹。

產卵行為

寶興樹蛙每年4月中上旬,該地水溫達10°C左右,部分雄蛙開始進入產卵場。常年性水域的產卵場比季節(jié)性積水的產卵場,雄蛙要早半個月。但是大部分雄蛙要到大量產卵的前兩天才到產卵場。先進入產卵場的雄蛙隱蔽于草叢或枯枝落葉下的腐殖質層的洞內,晝夜鳴叫。大多數(shù)蛙晚上出洞外鳴叫,有的在樹枝或梗上鳴叫,尋拉配偶,鳴聲時快時慢,無節(jié)奏,鳴叫的早幾天,雌蛙不進入產卵場,鳴叫大約半個月后,雌蛙開始進入產卵場,出現(xiàn)抱對產卵。

卵泡形狀

該蛙產出帶有卵粒的膠狀物質,最后形成卵泡。由于卵產于各種隱蔽物中,形成卵泡后會突出于隱蔽物外或漂浮于水面上。

蝌蚪的生長發(fā)育

蝌蚪主要生活于靜水中,生長發(fā)育較快,大約2.5-3個月就能完成變態(tài)。2

分布范圍國內分布:寶興樹蛙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面緣山區(qū),如寶興、都江堰、峨眉、洪雅、天全、滎經、石棉、冕寧、美姑、昭覺、越西、峨邊、巴塘)、云南(保山、騰沖、永德、龍陵、景洪、綠春、景東)、湖北(利川)等地。

國外分布:寶興樹蛙主要分布于越南。1

保護現(xiàn)狀寶興樹蛙屬于自然野生。

用途和價值寶興樹蛙具有環(huán)保與生態(tài)等用途。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付晶 - 副教授 - 東北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