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湯
性質(zhì)中藥
開發(fā)使用1、薏苡仁湯
【處方】薏苡仁(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芍藥(一兩) 麻黃(一兩) 官桂(一兩) 甘草(炙.一兩) 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去皮.挫炒.一兩)
【功能與主治】治中風(fēng)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用法與用量】上挫,每服七錢半,水二盞,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自汗減麻黃;熱減官桂。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2、薏苡仁湯
【來源】《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組成】薏苡仁(炒) 防己 赤小豆(炒) 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主治】風(fēng)腫在脾,唇口瞤動(dòng),或生結(jié)核,或?yàn)楦∧[。
3、薏苡仁湯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桔梗30克 甘草60克 薏苡仁90克
【用法】上藥銼碎,如麻豆大。每服15克,水煎,入糯米為引,米軟為度、食后服之。
【主治】痰濕咳嗽。
4、薏苡仁湯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薏苡仁 瓜蔞仁各9克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6克 白芍3克
【用法】上藥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shí)服。
【功用】清熱散結(jié),活血消腫。
【主治】腸癰腹中疼痛,或脹滿不食,小便澀滯。
5、薏苡仁湯
【來源】《類證治裁》卷五
【組成】薏苡仁30 當(dāng)歸10 川芎7 生姜10 桂枝10 羌活10 獨(dú) 活10防風(fēng)10白術(shù) 10甘草6 川烏6麻黃6
【功效】祛風(fēng)除濕,散寒止痛
【 主治】寒濕痹痛
【用法】水煎服
6、薏苡仁湯
【來源】《明醫(yī)指掌》卷七
【組成】當(dāng)歸(一兩) 芍藥(炒,一兩) 薏苡仁(一兩) 麻黃(一兩) 肉桂(一兩) 甘草(炙,一兩)
蒼術(shù)(米泔浸,炒,四兩)
【功效】散寒除濕,溫經(jīng)止痛
【 主治】寒濕痹痛
【用法】上銼散,每服七錢,生姜三片,煎服。 自汗減麻黃,熱減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