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沉香飲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沉香飲,中醫(yī)方劑名。出自《活幼心書》卷下,主治小兒吐痢后,神魂倦怠,飲食減少,脾胃氣虛,水谷不化,或隨時直下,五心煩熱,盜汗常出,或聞食心惡。

組成沉香、丁香、南木香、藿香葉各二錢半,陳皮(去白)、白術(shù)、半夏(制)、白茯苓(去皮)、肉豆蔻各五錢,粉草(炙)三錢。

用法上除沉香、丁香、木香不過火,余七味或曬或焙,仍同前三味研為細(xì)末。每服半錢至一錢,同紫蘇、木瓜煎湯,空心調(diào)服;棗湯亦好。

主治小兒吐痢后,神魂倦怠,飲食減少,脾胃氣虛,水谷不化,或隨時直下,五心煩熱,盜汗常出,或聞食心惡。

附注附方1沉香飲

組成:沉香,木香(炮),當(dāng)歸(去蘆),白術(shù),甘草(炙),肉桂(去皮),枳殼(麩炒),五味子,赤芍藥各等分。

主治:小兒驚氣入腹,內(nèi)釣,壯熱肚疼;并受胎氣怯弱,冷氣傷脾,腹躽啼叫,狀若鬼祟,腹脹面青。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附方2沉香飲

組成 :沉香、芍藥(洗,焙)、檳榔(銼)、青橘皮(浸,去白,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茴香子(炒)各一兩、桂(去粗皮)、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各半兩。

主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痛,四肢逆冷,不思飲食,或吐冷沫,面青不樂。

出處:《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