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永久萎蔫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永久萎蔫 (permanent wilting) 亦稱永久凋萎。 指由于土壤含水量的減少,植物的吸水幾乎停止,植物在很弱的蒸騰作用下失去水分,致呈現(xiàn)完全萎蔫狀態(tài)。 發(fā)生永久萎蔫時,土壤水勢等于或低于植物根的水勢,因此植物無法吸收水,致呈現(xiàn)完全萎蔫狀態(tài)。

簡介永久萎蔫指由于土壤含水量的減少,植物的吸水幾乎停止,植物在很弱的蒸騰作用下失去水分,致呈現(xiàn)完全萎蔫狀態(tài)。

若供給土壤以水分,則萎蔫可恢復,對這種萎蔫不可與即使土壤含水量減少,但仍能吸水,而只是由于破壞了蒸騰的平衡引起的暫時萎蔫(transient wilting)以及即使供給水也不能恢復正常的枯死現(xiàn)象混同起來。把達到永久萎蔫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萎蔫系數(shù)或凋萎系數(shù)。此時土壤的水勢為-15巴(bar)。由于各種植物作為吸水動力的葉中水勢的平均值是-15巴,所以土壤的水勢如也成為-15巴時,則多數(shù)植物就進入不能吸水的狀態(tài)。

相關定義土壤缺乏有效水,降低蒸騰不能使植物恢復緊漲狀態(tài)的一種萎蔫現(xiàn)象。只有增加土壤含水量,萎蔫癥狀才能消失。出現(xiàn)永久萎蔫的植株并未干枯,只有持續(xù)地永久萎蔫,才會干枯死亡。旱生植物出現(xiàn)永久萎蔫時的土壤水勢約為-3.0 MPa,中生植物為-1.5 MPa,濕生植物為-1.5 MPa以上。 1

如果植物即使完全不發(fā)生水分的喪失但植物的萎蔫仍然不能恢復,引起該現(xiàn)象的土壤水勢稱為永久萎蔫點(permanent wilting point),如果用水分的百分比表示則稱永久萎蔫百分比(permanent wilting percentage)。發(fā)生永久萎蔫時,土壤水勢等于或低于植物根的水勢,因此植物無法吸收水。由于植物的水勢并非固定值,因此土壤永久萎蔫點也隨植物種類而變化。在土壤田間持水量與永久萎蔫點之間的土壤中水的含量被認為是有效水(available water)的含量。

萎蔫系數(shù)萎蔫系數(shù)亦稱凋萎系數(shù)、凋萎點。當植物進入永久萎蔫時,以干土重量或容積的百分數(shù)來表示土壤的含水量稱萎蔫系數(shù)(L.J.Briggs,H.L.Shantz;1911)。萎蔫系數(shù)可由于砂土和粘土等土壤性質(zhì)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而在一定土壤上,若為中生植物,即使種類不同也可得到大致相同的數(shù)值。規(guī)定有效水的下限作為萎蔫系數(shù)的標準值是重要的。永久萎蔫點在-10—-20巴(bar)。因為相對含水量的幅度較小,所以不用植物的平均值-15巴來表示所測定的含水量,而是多以永久萎蔫的百分率(permanent wilting per-centage)來表示。

暫時萎蔫與永久萎蔫1、暫時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植物在水分虧缺嚴重時,細胞失去膨壓,莖葉下垂的現(xiàn)象稱為萎蔫(wilting)。萎蔫植株如果當蒸騰速率降低后,可恢復正常,則這種萎蔫稱為暫時萎蔫。暫時萎蔫是由于蒸騰失水量一時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引起的。

2、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萎蔫植物若在蒸騰降低以后仍不能使恢復正常,這樣的萎蔫就稱為永久萎蔫。永久萎蔫是由于土壤缺乏可利用的水分引起的。只有向土壤供水才能消除植株的萎蔫現(xiàn)象。

出現(xiàn)萎蔫時間作物永久萎蔫后土壤的含水量稱作“永久凋萎含水量”。雖然這時仍然有水,但其被土壤緊緊吸持,植物無法利用。對生長中的植物來說,土壤有效水是指土壤在田間持水量與永久凋萎含水量之間所含的水量。通常我們通常把土壤水中可以被吸收的拿來表示土壤含水量,就是所謂的土壤有效水,這個是用凋萎系數(shù)與田間持水量之間的土壤水來表示,也就是田間持水量減去凋萎系數(shù)。 而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數(shù)量。土壤含水量是會變化的!

相關知識植物發(fā)蔫原因:

一、旱蔫:花木長期干旱未能夠及時澆水,從頂端開始向下萎蔫,枝干皮層皺縮直至全株枯死。在這種情況下,要對干旱花木葉面及周圍環(huán)境噴水,保持較高的環(huán)境濕度,切忌在高溫環(huán)境下使用大量溫度低的水澆灌土壤。

二、水蔫:土壤中含水量過大,植物根系呼吸受阻或窒息而死,枝葉得不到根系的水分供應,勢必萎蔫甚至枯死。對受害花木要避免強光直射和強風直吹,剪去部分嫩枝嫩葉,減少水分蒸發(fā)。地栽的花木及時松土。盆栽的花木,剔除三分之一過濕的盆土,加上干土重新栽植,結(jié)合葉面噴水,每隔三天噴一次稀薄的液肥,如此養(yǎng)護10天,受害的花木即可康復。

三、肥蔫:花木土壤中肥料濃度過高,使花木中的水分向土壤內(nèi)滲透(即反滲透),俗稱燒根,造成花木萎蔫甚至枯死。地栽的受害花木,可大量灌水稀釋土壤中的肥料濃度,并及時排出。盆栽的花木,剔除盆內(nèi)表土,用水澆灌,使過多的肥料隨水從花盆低部流出,再在盆面覆上一層素土。同時對受害花木采取遮陰、葉面噴水等措施,維持花木枝葉生命,經(jīng)過10天至20天即可恢復正常。

四、蟲蔫:天牛、吉丁蟲危害嚴重時,破壞了花木主干或主枝的輸導組織,造成局部或整株萎蔫或枯死,蟲害造成的萎蔫是難以恢復的,珍貴花木可將枝條剪下,進行扦插或嫁接。

五、風蔫:花木發(fā)生的新梢,特別是春梢大量生長時,遇上強烈的光照和強風(特別是干燥風),花木常發(fā)生萎蔫。這時要采取遮蔭、避風、葉面噴水即可防止新梢失水而萎蔫。

六、熱蔫:夏季喜歡涼爽環(huán)境的花卉,如果放置在光照強、溫度高的地方,葉片會出現(xiàn)萎蔫內(nèi)卷,甚至枯黃脫落。應立即將其放到濕潤、通風、涼爽的地方。

七、冷蔫:北方氣溫波動大,夜間氣溫突然降至10℃以下,一些南方花卉如扶桑、茉莉、杜鵑等,清晨葉子會萎蔫失去光澤,中午氣溫升高后逐漸復原。短時間的冷蔫對花卉影響不大,但應該注意保暖。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趙陽國 - 副教授 - 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