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牡荊根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牡荊根,中藥名。為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牡荊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的根。植物牡荊,分布于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具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牙痛,瘧疾,風濕痹痛。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辛、微甘,性溫。

歸經(jīng)入肺、肝、脾經(jīng)。

功效祛風解表,除濕止痛。

主治感冒頭痛,牙痛,瘧疾,風濕痹痛。

相關配伍1、治感冒頭痛,牡荊根9-15g。沖開水燉服,每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2、治瘧疾,牡荊根30g,水煎。第1煎于瘧發(fā)作前2h加冰糖30g沖服,第2煎當茶飲。(《江西民間草藥》)

3、治關節(jié)風濕痛,牡荊根30g。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4、治牙痛,牡荊根9-l5g。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炮制采集加工:秋后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形態(tài)特征牡荊,別名楚《詩經(jīng)》,荊《廣雅》,蚊香草、鋪香、午時草、洋公柴(福建),五指柑(廣東),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黃荊條(江西),荊條棵(江蘇),黃荊柴(浙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綠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圓形。掌狀復葉,對生;小葉5,稀為3,中間1枚最大;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通常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cm;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分布于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現(xiàn)代應用治療感冒,瘧疾,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牙痛。

相關論述《別錄》:“水煮服,主心風,頭風,肢體諸風,解肌發(fā)汗?!?/p>

1234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王明偉 - 副教授,碩士,講師 -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