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片麻狀構造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片麻狀構造(gneissose structure)是變質巖中常見的一種構造,也是變質最深的一種構造,又稱片麻理。

具片麻狀構造的巖石主要由淺色粒狀礦物組成,但有一定數(shù)量呈定向排列的深色片狀或柱狀礦物,后者在淺色粒狀礦物中呈不均勻的斷續(xù)分布。

簡介片麻狀構造(gneissose structure)主要指是片麻巖中常見的一種構造,火成巖中也存在片麻狀構造,為原生片麻狀構造,巖石中暗色礦物呈斷續(xù)的定向排列,期間被淺色粒狀礦物分開。1

特點片麻狀構造由粒狀變晶礦物(長石、石英)為主,其間雜以鱗片狀礦物(黑云母、絹云母、綠泥石)、柱狀變晶礦物(角閃石)斷續(xù)定向分布而成,形成不同顏色、不同寬度的條帶(黑白條帶相間排列)。1

片狀構造與片麻狀構造片狀構造的巖石主要由云母、綠泥石、滑石、角閃石等片狀或柱狀礦物所組成,呈連續(xù)的平行排列,一般粒度較粗,肉眼能分辨礦物顆粒。

片麻狀構造的巖石中主要由淺色粒狀礦物組成,只是有一定數(shù)量呈定向排列的深色片狀或柱狀礦物。

若巖石中有很多淺色粒狀礦物,則是片麻狀構造;若是呈大片連續(xù)平行排列的,則是片狀構造。

片麻巖片麻巖是由巖漿巖或沉積巖經(jīng)深變質作用而成的巖石。具有暗色與淺色礦物相問呈定向或條帶狀斷續(xù)排列的片麻狀構造特征,呈變晶結構。主要礦物為石英、長石、角閃石、云母等。

按原巖的不同,分由巖漿巖變質而成的“正片麻巖”和由沉積巖變質而成的“副片麻巖”。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