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尖刀苦馬菜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尖刀苦馬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滇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的全草。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散風熱,解蛇毒之功效。常用于風熱感冒,毒蛇咬傷。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效散風熱,解蛇毒。

主治用于風熱感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具直根。莖數(shù)條,從基部葉腋長出,每條莖又再從中上部分枝,中下部被有頂端二歧鉤狀硬毛,上部幾無毛或無毛。葉集生基部,長圓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具波狀齒,兩面被短硬毛;莖生葉少,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有鋸齒或全緣;上部葉漸縮小,條形,被睫毛及短硬毛;無柄。每枝頂具頭狀花序1-2個;總苞筒狀鐘形,總苞片外層短,條形,內(nèi)層條狀披針形,背面被短硬毛;小花全為舌狀,黃色,先端具5齒。瘦果近鐮關(guān),紅褐色,長約4mm,具縱溝及橫皺紋;冠毛羽毛狀,白色。

生長環(huán)境生于草地及灌叢中。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1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杜新亮 - 博士、助理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