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為禾本科高粱屬植物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的根。高粱分布廣,形態(tài)變異多,我國南北都有栽培。具有平喘,利水,止血,通絡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喘滿、小便不利、產(chǎn)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入藥部位
根。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jīng)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平喘、利水、止血、通絡。
主治主咳嗽喘滿、小便不利、產(chǎn)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
相關配伍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陳高粱根7個,紅糖15g。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治橫生難產(chǎn):高粱根,陰干,燒存性,研末,酒服二錢?!毒V目》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燒灰存性研末。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植物特征高粱,一年生栽培作物。稈高隨栽培條件及品種而異,節(jié)上通常無白毛髯毛。葉鞘無毛或被白粉;葉舌硬紙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狹長披針形,長達50cm,寬約4cm。圓錐花序有輪生、互生或對生的分枝;無柄小穗卵狀橢圓形,長5-6mm,穎片成熟時下部硬革質,光滑無毛,上部及邊緣具短柔毛,兩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穗軸節(jié)間及小穗柄為線形,邊緣均具纖毛,但無縱溝;第1穎背部突起或扁平,成熟時變硬而光亮,有窄狹內(nèi)卷的邊緣,向先端漸內(nèi)折,第2穎舟形,有脊;第1外稃透明膜質,第2外稃長圓形或線形,先端2裂,從裂齒間伸出芒,或全緣而無芒。穎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穎外,花、果期秋季6~10月。
生長環(huán)境平原肥地,干旱丘陵,瘠薄山區(qū),均可種植。
相關論述《綱目》: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滿,燒灰酒服,治難產(chǎn)。
《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小便不通以及膝痛,腳跟痛。
12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杜新亮 - 博士、助理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