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是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癥,為48小時內突然發(fā)作的中耳炎癥感染,絕大多數(shù)(80%以上)與細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黏膜炎莫拉菌)感染有關,少數(shù)病毒(5-10%)感染,經抗生素治療后,可以轉變?yōu)榉置谛灾卸住?個月內懷抱式喂養(yǎng);避免仰臥式奶瓶;6-12月避免鎮(zhèn)靜劑的應用及避免接觸二手煙為該病的預防措施。疾病病因
1、小兒咽鼓管較短、咽口位置低、峽部寬、管腔大故細菌易經咽鼓管浸入中耳。
2、機體抵抗力低,易感染上呼吸道傳染病。
3、咽部淋巴組織豐富。
4、局部免疫功能發(fā)育不完全。
5、哺乳位置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
臨床表現(xiàn)1、全身癥狀重,如急性病容,發(fā)熱,脈速。
2、嬰幼兒由于鼓膜厚,中耳炎不易穿孔,鼓膜無顯著紅腫。2歲以內應注意腦膜刺激征的出現(xiàn)。2歲內一般不會發(fā)生急性化膿性乳突炎,主要由于2歲時小兒乳突氣房開始發(fā)育。兒童常表現(xiàn)為搖頭,哭鬧,耳痛(嬰兒表現(xiàn)為撕扯自己的耳朵,1歲內表現(xiàn)為耳漏、發(fā)熱)。
3、耳鏡:鼓膜飽滿或隆起,鼓膜活動度降低且充血發(fā)紅;鼓膜水腫造成的鼓膜渾濁和云霧狀外觀需與鼓膜瘢痕鑒別;鼓膜發(fā)紅需與嬰兒啼哭或高熱引發(fā)的鼓膜粉紅色斑暈鑒別。
4、癥狀懷疑時,必要時作顳骨高分辨CT,避免漏診。1
診斷三個標準(迅速發(fā)作病史、中耳滲液、中耳感染的存在);中耳滲液可由鼓氣耳鏡確診。
疾病治療早期應用足量抗生素觀察策略(輕微耳痛,體溫在過去的24小時低于39度) 推遲2-3天使用抗生素;病情嚴重是指中到重度耳痛,發(fā)熱超過39°C,及早使用抗生素??股兀菏走x阿莫西林80-90mg/kg.d;病情嚴重的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90mg/kg.d;阿奇霉素(第一天10mg/kg,余下4天5mg/kg)或克拉霉素(15mg/kg.d 分2次頓服);對青霉素耐藥肺炎鏈球菌的可以使用克林霉素(30-40mg/kg.d 分3次頓服);輸液使用頭孢三嗪(50mg/kg)。
鼓膜穿刺癥狀持續(xù)存在需鼓膜穿刺,細菌培養(yǎng)。
鼓膜切開術由于小兒鼓膜不易穿孔,適時行鼓膜切開術,對縮短病程和防止并發(fā)癥甚為重要。
乳突開放術經一般治療后癥狀無好轉,乳突氣房已融合,蓄濃時,應及時手術。
治療時間10天,6歲以上的5-7天,中耳積液的治療需要持續(xù)觀察3月。2
疾病預防6個月內懷抱式喂養(yǎng);避免仰臥式奶瓶;6-12月避免鎮(zhèn)靜劑的應用及避免接觸二手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