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歸,中藥名。為蓼科植物杠板歸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開花時采割,曬干。除去雜質(zhì),略洗,切段,干燥。酸,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小兒頓咳,水腫尿少,濕熱瀉痢,濕疹,癤腫,蛇蟲咬傷。
生理特性杠板歸,一年生攀援草本。其莖略呈方柱形,有棱角,多分枝,直徑可達0.2cm;表面紫紅色或紫棕色,棱角上有倒生鉤刺,節(jié)略膨大,節(jié)間長2~6cm,斷面纖維性,黃白色,有髓或中空。葉互生,有長柄,盾狀著生;葉片多皺縮,展平后呈近等邊三角形,灰綠色至紅棕色,下表面葉脈和葉柄均有倒生鉤刺;托葉鞘包于莖節(jié)上或脫落。短穗狀花序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苞片圓形,花小,多萎縮或脫落。氣微,莖味淡,葉味酸。常生于山谷、灌木叢中或水溝旁。
產(chǎn)地產(chǎn)于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貴州。
入藥部位蓼科植物杠板歸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略洗,切段,干燥。
性味酸,微寒。
歸經(jīng)歸肺、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
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小兒頓咳,水腫尿少,濕熱瀉痢,濕疹,癤腫,蛇蟲咬傷。
相關(guān)配伍①急性扁桃體炎:配石豆蘭、一枝黃花。
②水腫腹脹:配朱砂根、車前草、路路通等。
③疔腫,毒蛇咬傷:鮮品搗爛外敷。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使用注意體質(zhì)虛弱者慎服。
相關(guān)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和?!?/p>
2、《生草藥性備要》:“老虎利,芽梗俱有勒,子藍色,可食。”
3、《本草綱目拾遺》:“治臌脹、水腫,痞積,黃白疸,瘧疾久不愈,魚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傷?!?/p>
4、《植物名實圖考》:“行血氣、治淋濁。”
12345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尹海波 -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