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活血丹,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歐活血丹Glechoma hederacea L.的全草。分布于新疆。具有清熱通林,利膽排石,活血調經之功效。常用于熱淋,血淋,沙淋,石淋,膽結石,肝炎,月經不調。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清熱通林,利膽排石,活血調經。
主治用于熱淋,血淋,沙淋,石淋,膽結石,肝炎,月經不調。
相關配伍1、腎及膀胱結石:鮮歐活血丹30g,水煎,連服1-2月,逐日增量。
2、跌打損傷:鮮歐活血丹60g,搗汁調白糖內服,另取鮮全草,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哈薩克藥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采集加工5月采收地上部分,洗凈曬干。
形態(tài)特征蔓生草本,具匍匐莖,上升,逐節(jié)生根。莖高10-17厘米,四棱形,基部通常為淡紫紅色,除節(jié)上被倒向糙伏毛外,其余幾無毛。葉草質,莖基部的較小,葉片近圓形,葉柄長3.5-4厘米,被極細而疏生的倒鉤狀毛;莖上部葉較大,葉片腎形或腎狀圓形,長0.8-1.3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心形,具寬展的基凹,邊緣具粗圓齒,齒端有時微凹,兩面無毛,有時下面脈上疏被倒向糙伏毛,葉柄長0.8-1.8厘米,兩側被倒向鉤狀毛。聚傘花序2-4花,組成輪傘狀;苞片、小苞片微小,鉆形,長約1毫米?;ㄝ喙軤?,上部微彎,長5-7毫米,外面被硬毛及短柔毛,內面無毛,齒5,卵形,呈不甚明顯的二唇形,上唇具3齒,下唇具2齒,齒長約1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緣毛?;ü谧仙L約1厘米,外面被短柔毛或硬毛,內面在下唇中裂片下被硬毛,冠筒長約7.5毫米,挺直,向上漸寬大而呈漏斗狀,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約3毫米,先端2裂,裂片長圓形,下唇斜展,長約4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扇形,先端微凹,兩側裂片卵形。雄蕊4,內藏,后對著生于上唇下面近喉部,前對著生于下唇兩側裂片下的花冠筒中部,花絲短,長約2毫米,花藥2室,不叉開。子房4裂,無毛;花盤杯狀,裂片不明顯,前方呈指狀膨大?;ㄖ氶L,無毛,花時不伸出于花冠,先端相等2淺裂。成熟小堅果未見?;ㄆ?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谷草地上。分布于新疆。
藥理作用1、利膽作用;
2、利尿作用;
3、溶解結石作用;
4、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極度敏感,宋內痢疾中度敏感,大腸、綠膿、傷寒均不敏感。
12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徐晶 -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遼寧中醫(y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