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丸子,中藥名。為秋海棠科植物柔毛秋海棠Begonia henryi Hemsl.的塊莖。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具有活血消腫,止血,解毒利濕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損傷,骨折,關(guān)節(jié)腫痛,咯血,尿血,紅崩白帶,淋證,狂犬咬傷。
入藥部位塊莖。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功效活血消腫,止血,解毒利濕。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關(guān)節(jié)腫痛,咯血,尿血,紅崩白帶,淋證,狂犬咬傷。
相關(guān)配伍1、治跌打損傷:巖丸子、虎杖、旱田草各10g,豺皮樟、觀音座蓮20g,水煎服。(《常用草藥圖集》)
2、治狂犬咬傷:巖丸子、加吊藤各15g,水煎服?!冻S貌菟巿D集》)
用法用量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采集加工秋后采挖塊莖,洗凈,曬干或鮮用。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小草本,高4-12cm。塊莖圓球形;無莖。通常有1葉(有時有2-3葉),葉柄長4-8cm,有柔毛;葉片圓心形,長寬約3-7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凹口張開,近對稱,兩面具伏生柔毛,邊緣有細(xì)圓齒。葉柄纖細(xì),長4-8cm,有柔毛。二歧聚傘花序從地下生出,總花梗長7-17cm,有柔毛,花2-3朵,粉紅色;雌雄花各有花被片4,蒴果長近1.8cm,略具柔毛,有3翅,1翅較大,狹三角形,尖頭?;?、果期秋季。
生長環(huán)境生于陰濕山地石隙中。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
附注民間有用本品避孕:月經(jīng)凈后,每天用一個,酒吞服,連服七天。據(jù)說可避孕一年,待研究。
1234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石晉麗 - 教授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