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粒硅鎂石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硅鎂石是層狀硅酸鹽類礦物的一種,它包括塊硅鎂石、粒硅鎂石、硅鎂石和斜硅鎂石。粒硅鎂石是硅鎂石的一中,常呈多種集合體。常成片狀雙晶,也成塊狀。1

化學組成化學式為2Mg2(SiO4)·Mg(OH,F(xiàn))2。Mg可以部分為Fe置換,有時還存在少量Na、Fe、Mn、A1、Ti等元素。OH-和F-的比例有廣泛變化,存在富OH-和富F-兩種類型。

物理性質(zhì)晶體常呈平行(010)的板狀,在集合體中則以粒狀為主,具有以(001)為接合面的細聚片雙晶。顏色為淡黃、紅、褐紅、暗黃等色。硬度6~6.5。比重3.1~3.2。

光學性質(zhì)薄片中無色或帶淡黃和淡褐色。染色變種具多色性:Np一淡金黃、褐黃,Nm一很淡的黃色或黃綠,Ng~無色或淡黃。吸收性:Np>Nm>Ng。正突起中度。薄片中常為或多或少近于圓形的切面。正交偏光間干涉色為鮮艷的二級黃色至三級綠色。但有的粒硅鎂石雙折射率較低(約0.025),僅顯二級中部干涉色。如果見到(001}解理縫,則在(010)切面中消光角為26。至31。。聚片雙晶常見,接合面為(001),當見不到解理紋時,雙晶紋有助于確定光性方位。少數(shù)也依(105)和(305)面發(fā)生雙晶。粒硅鎂石可與斜硅鎂石、鈣鎂橄欖石、鎂橄欖石構(gòu)成葉片狀互生。正光性(很少負光性),光軸角相當大,色散弱,r>v。2

鑒定特征粒硅鎂石容易誤認為橄欖石,區(qū)別在于:①前者在薄片中有時帶有顏色并具吸收性,而后者則為無色;②前者折射率低于后者,粒硅鎂石突起為正突起中度,而橄欖石則為正突起高;⑧粒硅鎂石具傾斜消光,而橄欖石為平行消光;④粒硅鎂石具有聚片雙晶。

成因產(chǎn)狀粒硅鎂石形成于接觸變質(zhì)石灰?guī)r,有時也形成于碳酸巖,但罕見的,富含方解石的火成巖是為碳酸巖。1

常與金云母、尖晶石、石榴石、方解石、磁鐵礦、鎂鐵尖晶石、螢石、硅鎂石、斜硅鎂石、鈣鎂橄欖石、鎂橄欖石、斜綠泥石、透輝石、鎂電氣石、符山石等共生,見于接觸變質(zhì)的石灰?guī)r與白云巖中。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李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