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青杠碗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青杠碗,中藥名。為殼斗科植物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 Bl.的果殼或果實。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止咳,止瀉,止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咳嗽,久瀉,久痢,痔漏出血,頭癬。

別名青?轉(zhuǎn)、毛猴兒、蟲波羅、橡子肉、青?碗、青楓轉(zhuǎn)、栗橡子、栗江子。

入藥部位果殼或果實。

性味味苦、澀,性平。

歸經(jīng)歸肺、肝、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止咳,止瀉,止血,解毒。

主治用于咳嗽,久瀉,久痢,痔漏出血,頭癬。

相關(guān)配伍1、治咳嗽:青杠碗15g。煨水服。

2、治水瀉:青杠碗30g。煨水服。(1-2方出自《貴州草藥》)

3、治慢性腸炎,久痢,大便帶血或脫肛:橡子肉30g,水浸泡1d,撈了煮爛,加紅糖內(nèi)服;或用橡子肉15g,楮樹葉9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4、治頭癬:青杠碗適量,研末,調(diào)菜油搽患處。(《貴州草藥》)

5、治急性乳腺炎:青?碗、蒲公英、瓜蔞殼各15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曬干。

形態(tài)特征栓皮櫟,又名軟木櫟、粗皮櫟、白麻櫟、厚皮青岡、粗皮青岡、老櫟、花櫟、黃劃櫟。落葉喬木,高達30m,胸徑1m。樹皮栓皮發(fā)達;小枝灰棕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cm,無毛;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5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吘壘呙钿忼X,上面深綠色,下面具灰白色短絨毛,側(cè)脈13-18對,直達齒端?;▎涡?,雌雄同株;雄花序長達14cm,花序軸被褐色絨毛,花被2-4裂,雄蕊通常5;雌花生于新枝葉腋,有短梗。殼斗杯形,包堅果約2/3,連小苞片徑2.5-4cm,小苞片鉆形,反曲,有短毛;堅果近球形或?qū)捖研?,高約1.5cm,先端平圓?;ㄆ?-4月,果期翌年9-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陽坡灌木叢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相關(guān)論述1、《貴州草藥》:“果殼:止嘔,澀腸。治咳嗽,水瀉,頭癬?!?/p>

2、《廣西藥植名錄》:“果實:健胃,收斂,止血痢。治痔瘡,惡瘡,癰腫?!?/p>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姜大成 - 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