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膏,中藥名。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櫟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之葉煎煮成的濃縮膏。分布于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泄瀉,痢疾,哮喘。
入藥部位葉煎煮成的濃縮膏。
性味味苦、澀,性平。
歸經(jīng)歸心、肺、脾、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用于泄瀉,痢疾,哮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1-1.5g,開水調(diào)。
炮制一、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葉。
二、炮制方法取葉投入沸水中,煮30-45min,再取新葉如上法,至沸水成粘糊狀,沉淀濃縮成膏。
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高達(dá)30m,有時(shí)呈灌木狀。幼枝被銹色柔毛,后脫落,葉互生;葉柄長2-6mm,有時(shí)幾無柄,無毛或被微毛;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2cm,寬1.5-6cm,先端圓鈍,基部淺心形,全緣或具短齒,上面無毛或疏被星狀毛,下面被棕色粉狀物或星狀毛,老后僅下面除中脈外有蠟質(zhì)銹色細(xì)絨毛,有時(shí)脫凈,側(cè)脈8-14對(duì)?;▎涡?,雌雄同株,雄花序?yàn)橄麓谷|荑花序,長3-6cm,除花軸被灰褐色長毛外均無毛;雌花1-2朵,簇生于葉腋。果1-3枚生于長0.5-1cm的總梗上,果序長2-7cm,軸無毛。殼斗淺杯形或碟形,包果基部,直徑1.5-2.5cm,高5-8mm,小苞片披針形,長2-3mm,被灰白色短絨毛,先端褐色;堅(jiān)果近球形,直徑約2.5cm,高2-3cm,無毛或近頂部微被毛,有時(shí)帶紫黑色。果當(dāng)年成熟。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4300m的山坡雜樹林中。分布于四川西部、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粘稠浸膏。氣微,味苦、澀。
相關(guān)論述《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治寒熱夾雜之瀉痢,腸炎及哮喘。種子亦可入藥,功用相同?!?/p>
附注高山櫟葉及種子亦供藥用,功用與青杠膏相同。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姜大成 - 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