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NiAsS,含Ni35.4%,經(jīng)常含鐵和鈷,后者可達(dá)8%。等軸晶系。晶體呈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或立方體與八面體聚形,通常呈粒狀集合體。銀灰色至鋼灰色。條痕灰黑色。金屬光澤。立方體解理偶見。摩氏硬度5.5。密度5.6-6.2。
是熱液成因礦物。常見于某些鉆鎳熱液礦床中,與紅砷鎳礦等礦物共生。是煉鎳的礦物原料,同時(shí)可煉鈷。1
簡(jiǎn)介輝砷鎳礦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少見礦物。它是輝砷鈷礦——毒砂族,輝砷鈷礦亞族中的成員。該礦物的化學(xué)成分主要由Ni,As和S元素組成 。2
輝砷鎳礦是一種鎳砷硫化物礦物,化學(xué)式為NiAsS。大面積不透明,呈金屬灰黑色至銀白色。輝砷鎳礦屬于與輝砷鈷礦CoAsS的同類型的固溶體。
結(jié)晶形式輝砷鎳礦有三種結(jié)晶形式:Gersdorffite-P213(NiAsS),Gersdorffite-Pa3(Ni(As,S)2)和Gersdorffite-Pca21(NiAsS)。輝砷鎳礦與其他硫化鎳一起作為熱液礦物產(chǎn)生。同時(shí)生成的礦物包括鎳礦,鎳方鈷礦,輝鈷礦,鈣鎂輝礦,鋁土礦,鉑族礦物,黃鐵礦,白鐵礦和黃銅礦。3
歷史輝砷鎳礦于1843年首次被描述,并以Johann von Gersdorff(1781-1849)的名字命名,他是位于奧地利Schladming的一鎳礦的所有者。3
其他鎳礦物鎳是一種化學(xué)元素。化學(xué)符號(hào)Ni,原子序數(shù)28,原子量58.69,屬周期系Ⅷ族。鎳是銀白色金屬,熔點(diǎn)1455℃,沸點(diǎn)2730℃,密度8.90g/cm3。有鐵磁性和延展性,能導(dǎo)電和導(dǎo)熱。常溫下,鎳在潮濕空氣中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不但能阻止繼續(xù)被氧化,而且能耐堿、鹽溶液的腐蝕。
鎳屬于親鐵元素,鎳礦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18%,僅次于硅、氧、鐵、鎂,居第5位。在地核中含鎳最高,是天然的鎳鐵合金。超基性巖:0.2%;基性巖:0.0162%;中性巖:0.00552%;酸性巖:0.0082%。
已知含鎳礦物約50余種。鎳礦主要礦物有鎳黃鐵礦[(Ni,Fe)9S8]、針鎳礦 (NiS)、紅砷鎳礦(NiAs) 、硅鎂鎳礦[(Ni,Mg)SiO3·nH2O]等。海底的錳結(jié)核中鎳的儲(chǔ)量很大,是鎳的重要遠(yuǎn)景資源。
鎳黃鐵礦鎳黃鐵礦是一種鎳和鐵的硫化物礦物,世界上90%的鎳是從這種礦物中提煉的。鎳黃鐵礦為古銅黃色。條痕綠黑色。具有金屬光澤。解理平行八面體{111}完全。摩氏硬度3。密度4.5-5?;瘜W(xué)成分為(Fe,Ni)9S8、晶體屬等軸晶系的硫化物礦物。理論組成(wB%):Fe:Ni=1:1時(shí),F(xiàn)e 32.55,Ni 34.22,S 33.23。常含Co的類質(zhì)同象替代,有時(shí)含有Se、Te。
針鎳礦針鎳礦又稱針硫鎳,是鎳的硫化物礦物,成分NiS,含NIi5%。三方晶系。晶體呈針狀,集合體為纖維放射狀、毛發(fā)狀,偶爾呈粒狀。
紅砷鎳礦化學(xué)組成NiAs,Ni43.92%,As56.08%。混入物有Cu、Fe、Co、Bi、Sb、S等,Sb可達(dá)6%。六方晶系,單晶體呈六方柱狀或板狀,常呈致密塊狀集合體,粒狀集合體,具有梳狀、放射狀結(jié)構(gòu)的腎狀體。有時(shí)呈網(wǎng)狀和樹枝狀。
新鮮面淡銅紅色,風(fēng)化面具灰或黑色的錆色;條痕褐黑,金屬光澤,不透明。解理不完全,斷口不平坦。性脆。硬度5~5.5。相對(duì)密度7.6~7.8。具良導(dǎo)電性。易溶于硝酸和王水。
硅鎂鎳礦通常所謂的鎂硅鎳礦(即硅酸鎳礦)是從蛇紋石到類似粘土的水蛇紋石與皂石等鎂礦物的一系列混合物的總稱。4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李宗秀 - 副教授 - 黑龍江財(cái)經(jīng)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