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herpes zoster virus scleritis,HZS)的病毒初次感染往往表現(xiàn)為水痘,病毒長期潛伏在體內受某些因素的影響而激活,再發(fā)表現(xiàn)為帶狀皰疹,二者均為急性傳染病。在臨床和流行病學上有很大區(qū)別,一般情況下均為自限性,極少因嚴重并發(fā)癥而死亡。由該病毒引起的鞏膜炎較為少見,多在病毒初發(fā)感染后數(shù)月發(fā)生。高危人群還包括免疫抑制患者,如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AIDS)、器官移植腫瘤血液病惡病質者,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呈散發(fā)性,無明顯季節(jié)性。罕見于兒童。

病因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再度激活引起。VZV形態(tài)學與單純胞疹病毒(HSV)不能區(qū)別,同屬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但抗原性不同。這種有包膜的VZV含有至少5種糖蛋白,其DNA分子量約8000萬,人類是該病毒惟一已知的自然宿主。

臨床表現(xiàn)帶狀皰疹的特征性表現(xiàn)為劇烈的疼痛,呈單側性,不超越身體中線至另一側,單個或多個感覺神經分布區(qū)皮膚或黏膜皰疹。雖然內在病毒的潛伏期不明確,接觸外源性病毒的潛伏期通常幾天至幾周。皰疹前4~5天患者出現(xiàn)頭痛、不適、畏寒、發(fā)熱和局部淋巴結腫痛,皮疹前2~3天出現(xiàn)神經痛。皮疹開始出現(xiàn)表現(xiàn)為成簇而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很快成水皰,皰液澄明,壁緊張發(fā)亮,基底有紅暈、沿神經分布,呈帶狀。水皰群間皮膚正常,水皰2周內消退,常留下永久性瘢痕,不同程度的感覺遲鈍和嚴重的帶狀神經痛。

由帶狀皰疹病毒性脈管炎和神經炎引起的皰疹后神經痛可在首發(fā)帶狀皰疹性皮膚損害后持續(xù)2個月以上。60歲以上患者中約50%發(fā)生皰疹后神經痛。

自覺癥狀有眼紅、眼痛、結膜囊分泌物、視力下降等,眼痛劇烈程度與炎癥的程度是平行的夜間加劇,可向眉弓及眶周放射。結膜囊分泌物黏液性,合并有角膜炎者出現(xiàn)畏光、流淚。

檢查實驗室檢查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1.Tzanck涂片是經常使用的輔助實驗室診斷方法,可在皮膚、結膜皰疹或樹枝狀角膜潰瘍后3天發(fā)現(xiàn)病毒顆粒,提示皮膚損害是由一種皰疹病毒引起,它對帶狀皰疹的診斷無特異性。

2.堿性吉姆薩(Giemsa)、蘇木精-四溴熒光素、Wrights或次甲基藍染色可顯示病毒的胞質和核內包涵體,但也不能區(qū)分VZV和HSV。

3.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IFT)、免疫過氧化物(IPD)、放射免疫測定(RIA)、對流免疫電泳(CIEP)、瓊脂免疫擴散(AID)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可在受損組織中發(fā)現(xiàn)VZV,有助于診斷。

4.首次VZV感染,產生細胞性免疫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抗VZV抗體,整個兒童期呈現(xiàn)高水平IgG抗VZV抗體。VZV的復發(fā)感染,可產生快速增加的抗體,通過固定細胞用酶免疫分析(EIA)或膜抗原熒光素標記抗體試驗(FAMA)檢測2份樣本,一份在感染過程中,另一份在感染前或感染后取樣,比較2份樣本增加或減少4倍或更多可確診。帶狀皰疹抗VZVIgG單項滴度>1∶640也可確診。

5.由于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HZS)可以由病毒免疫介導引起,姬姆薩染色、IFT、電子顯微鏡檢查和鞏膜組織培養(yǎng)VZV可能陰性,但不能排除HZS的診斷。

6.鞏膜病理學檢查顯示慢性炎癥性肉芽腫伴多核巨細胞、上皮細胞和炎癥性微血管病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可能難以發(fā)現(xiàn)VZV抗原。

診斷根據(jù)病史和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不難診斷。鞏膜炎患者,既往有皰疹病毒性眼炎,特別是有角膜感覺減退和虹膜萎縮,應高度懷疑HZS。

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有自限性,治療的目的在于止痛等對癥處理和防止繼發(fā)感染。

1.局部療法

眼部皰疹應加強護理??捎?.1%阿昔洛韋(ACV)、更惜洛韋(GCV)凝膠,一次約8毫米,一日4次,療程3周。

2.全身抗病毒藥物

為防止病情惡化必須治療活動性VZV感染。全身應用ACV,可減輕疼痛、防止病毒擴散、加速皮損和眼部病變的愈合,如鞏膜外層炎結膜炎、上皮性角膜炎等,減少鞏膜炎的嚴重性和發(fā)生率,但不能減輕皰疹后神經痛。方法:皮損出現(xiàn)后72小時內,口服ACV,5次/天,連續(xù)10天。對免疫缺陷者,包括AIDS,需靜脈注射15mg,連續(xù)7天,或至最后皮損出現(xiàn)后2天。該藥副作用輕微,是相當安全的藥物。更惜洛韋(丙氧鳥苷,GCV)是ACV的無環(huán)核苷類似物,與ACV相比在試管內其抗皰疹病毒活性增加,包括對巨細胞病毒(CMV),其抗病毒活性增加8~20倍。靜脈注射0.5mg,分2次,連用5~7天,或至最后皮損出現(xiàn)后2天。

3.對癥處理

注意休息,加強B族維生素的應用。全身應用非甾類抗炎藥(NSAID)能有效地控制鞏膜炎并減輕疼痛。若NSAID無效,在口服ACV或GCV的同時,可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在壞死性前鞏膜炎可單用糖皮質激素或與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應用。治療皰疹后神經痛可用三環(huán)類鎮(zhèn)靜劑如阿米替林等。

防止皰疹性神經痛,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尚有爭議,糖皮質激素有縮短HZS的病程,迅速緩解疼痛和預防并發(fā)癥的作用。